丽水游之八:丽水碧湖古堰画乡(1)
11月11日游览丽水莲都区古堰画乡,古堰画乡景区在丽水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这集介绍位于碧湖的古堰--通济堰景点。
古堰:通济堰
通济堰,位于丽水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1962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01年06月25日,通济堰作为南朝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石函:俗称“三洞桥”,为二墩三孔石平桥,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为解决山溪水发砂石淤塞渠道的问题,使渠水畅流,上下各不干扰而建,是我国最早的立体排水工程实例,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水上立交桥”。
石函:俗称“三洞桥”
石函:俗称“三洞桥”
舍利树(古樟树)
舍利树:古樟树干中空能容数人,此树曾多次遭雷击火烧,又奇迹生还,民间敬为“舍利树”

舍利树(古樟)
何澹:(1146~1219),字自然,处州龙泉人。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即副宰相),观文殿学士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赠少师。开禧元年(1205),奏请朝廷调兵三千,疏浚处州丽水通济堰,由木坝改为石坝;又筑洪塘,灌田2000多亩;编纂《龙泉县志》。
王褆:北宋政和初年(公元1111年),任丽水知县的王褆与县学助教丽水人叶秉心创造了石涵引水工程,成功地实现了立体交叉排水,破解了干渠被山洞来水侵犯而壅塞的难题,沿用至今。


范大成:(1126--1193)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任处州知府,重修通济堰,首立堰规二十条,勒石立碑,沿用至今。堰规内容完备、科学,是世界最早的农田水利法规之一。
刘廷玑(约1654--?年),曾任内阁中书、浙江括州(今丽水)知府、浙江观察副使。在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和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两次修筑通济堰石堤,慨然捐出俸银五十两,石垻竣工之时,“乡之人且鼓舞欢呼,声震谷川”。

千年古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