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该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J。S。Braner)依据认知心理学观点提出的,他提倡发现教学。他认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使学生尽可能牢固掌握科学内容,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使其日后能独立地向前迈进,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构
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
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该理论是美国的罗杰斯(C。R。Rogers)以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提出的。他认为,当代世界是一个加速变化、充满矛盾和危机四伏的世界。”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教学目标是培养独立人格,具有创造能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其在教育中的变种—人本主义教育学(Humanist
Pedagogy),对西方学校教育的实践业已产生深刻的影响。如同一些西方学者所看到的那样,”马斯洛博士和其他第三思潮理论家对各个层次的教育都有重大影响。”在人本主义者有关教育目的的论述中,有三个术语是经常出现的,即self-actualization, self-fulfill ment和self-realization。这三个术语之间并没有非常严格的区别,而且从词义本身来说也是近义词。一般均可将它们理解为”自我实现”。实际上,”自我,’以及”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罗杰斯认为,为了达到”自我实现”这一目标,要以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自我感知为基础,适当应用外部力量,最终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其成为一个具有自我选择和判断能力的人,成为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人。人本主义的著名代表马斯洛指出要满足学生个人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本主义的课程就是要鼓励学生的自我实现,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做实验、犯错误、获得反馈、发现自我,最终实现自我。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教学中”非指导性”的原则和方法。非指导性教学是由教师提供材料、创造情境,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进而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居于主体地位,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目标、内容和方法,自己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学习结果。(2)教学进程的非控制性、无计划性。(3)良好人际关系心理气氛的创造。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在安全的心理气氛中不断释放内在能量的过程,而自由发展是实现释放先天能量的最好条件。在自由发展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教师细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是挑剔指责、讽刺挖苦,而是首先肯定大胆的设想,然后对其进行合理的指导,进行解除学生担心失败的心理负担,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一个人只有在心理自由时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才可以完全自由地想像和自由地感觉,才能使他们的潜能向着凡是能构成他的创造力的一部分的知觉、概念和意义广角度地敞开。课堂气氛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气氛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纪律、自我感觉和人生态度等有重大影响。(4)教师是促进者。为了与传统的教师相区别,罗杰斯把教师称为”学习的促进者”,他要做一个”方便学习的人”,是学生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辅导者、合作者和朋友,他要”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一种滋育学习过程的良好的心理气氛,并提供学习的资源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的东西的个人意义”。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强调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强调学生的自我实现。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是从做中学,这是让学生直接体验到实际问题,是最终解决这些问题十分有效的方法。因而,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观对当下提出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有着极为宝贵的借鉴意义。
四、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是20世纪七十年代中叶美国的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 )提出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理论,所谓元认知是”对思维的思维,是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和与之相关的话动的认识”。它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它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组成,元认知知识是学习成功的前提,是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关键。元认知体验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强化学生对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使学生从意识到行为都主体化,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元认知监控是认知主体主动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灵活地选择学习策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