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周沫的好心态》
(2012-07-31 09:50:28)
标签:
文化 |
分类: 原创文学 |
周沫的好心态
(此文刊发于《小小说大世界》2012年第9期,欢迎荐稿)
河南 赵春亮
我们单位属于那种无职无权的山神小庙,编内编外十几号人,一年365天真正忙于工作的日子实在没有几天,每天上上网、喝喝茶、看看书、说说闲话,日子过得比屁都淡。平日里,同事们之间各自为政,互不深交,唯独跟周沫例外。
周沫是单位的小职员,短发、大脸、厚嘴唇,如果扔进人堆里你绝不会一眼认得出来。就是这样一个周沫,在单位人缘却特别好,除了我,其他同事每天争着抢着排着队地找她拉家常。至于原因,老王的话很有代表性: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人都像充盈的气球,空虚而浮躁,像周沫这样心态好的人真是凤毛麟角,不好找了,跟周沫聊天,可以去火气、调心态,往小处说,可以调和家庭矛盾,往大处讲,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呢。
同事们对周沫趋之若鹜、奉若神明的态度,我始终不以为然。同事们揶揄我说,嫉妒了吧?心理不平衡了吧?人家周沫心态好,我们迷茫无助时,跟她聊聊天,能给我们以心理安慰,她就是我们是心理医生!你说,你自己说,你跟人家周沫相比,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其实,周沫如此受欢迎,是有一个过程的。说具体点,周沫是从认真聆听别人倾诉开始的。
那年,单位分到一个职称晋升的指标。工作时间最长的是老齐,职称评审条件准备得最充足还是老齐。老齐认为自己多年的媳妇就要熬成婆了,晋职指标应该毫无悬念地收入囊中,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地旁落了他人。那段时间,老齐像一只斗败了但却不服输的母鸡,见人就拉住不放,翻来覆去地诉说,大倒苦水。也难怪老齐絮叨,对于一个已经丧失了职务提拔机会的人,职称晋升就成了在单位熬的唯一目标。晋职关系着涨工资,关系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可同事们谁愿意听老齐怨妇似的抱怨和控诉呢?甚至都有点儿幸灾乐祸,毕竟大伙全瞄着那个指标呢。
当老齐找到周沫时,周沫没有像大伙那样敷衍和躲避,而是毕恭毕敬地给老齐泡了一杯热茶,耐心地听了老齐整整一下午颠三倒四、混乱重复的抱怨和控诉。第二天一上班,老齐找到知音似的直接跑去找周沫去了。周沫依然不急不燥,甘当老齐的忠实听众。
周沫听得时间长了,便开始劝说安慰。周沫摆事实,讲道理,罗列了古今中外诸多名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例子,证明老齐受委屈并不孤独。从养生到修性,讲气可伤身,讲牢骚太盛防肠断,讲心态决定幸福指数……讲到最后,给老齐算了一笔经济账,老齐你一年工资至少得有三万吧?计较这些眼前的蝇头小利干嘛,莫生气,调整好心态,多活一年啥都有了。周沫说这些话时铿锵有力,丝毫不容质疑。不知是因为周沫的劝说还是时间的淡化,老齐受伤的心慢慢得到愈合,终于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
老齐的事一举奠定了周沫在同事心目中心态好的形象。单位谁若是遇到了烦心事,都会找周沫说说。李主任多年仕途原地踏步找周沫倾诉、李大姐跟婆婆闹别扭找周沫倾诉、小琴失恋找周沫倾诉、申科长儿子染上网瘾也找周沫倾诉。周沫总是来者不拒,认真倾听,然后耐心劝说安慰。大家都说,只要有烦心事,找周沫说说准没错,好心态是会传染的。
有人曾故意挑衅周沫的好心态,搬出功成名就的同龄人来刺激周沫。周沫从不急躁,哈哈一笑说,傻人有傻福,懒人有懒命,我对生活要求不高,也就省去了不必要的烦恼,我可不愿让一些蜗角虚名和蝇头微利影响了生活质量。周沫还说,心态决定生活幸福指数噢,得学会调整心态,享受生活。同事们都说,听听,听听,人家周沫心态就是好,简直就是大隐隐于市的得道高人,在现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如此,我对周沫的好心态仍是不屑。不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周沫曾经亲口跟我说过,之所以愿意听别人诉说烦心事,那是因为只有那时候,才知道别人也有不如自己的地方,可以觅得些许心理安慰;二是周沫每天对工作对生活的不满和牢骚,都在当天晚上毫无保留地倾诉给了她的老公——我!
(此文刊发于《小小说大世界》2012年第9期,欢迎荐稿)
河南 赵春亮
我们单位属于那种无职无权的山神小庙,编内编外十几号人,一年365天真正忙于工作的日子实在没有几天,每天上上网、喝喝茶、看看书、说说闲话,日子过得比屁都淡。平日里,同事们之间各自为政,互不深交,唯独跟周沫例外。
周沫是单位的小职员,短发、大脸、厚嘴唇,如果扔进人堆里你绝不会一眼认得出来。就是这样一个周沫,在单位人缘却特别好,除了我,其他同事每天争着抢着排着队地找她拉家常。至于原因,老王的话很有代表性: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人都像充盈的气球,空虚而浮躁,像周沫这样心态好的人真是凤毛麟角,不好找了,跟周沫聊天,可以去火气、调心态,往小处说,可以调和家庭矛盾,往大处讲,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呢。
同事们对周沫趋之若鹜、奉若神明的态度,我始终不以为然。同事们揶揄我说,嫉妒了吧?心理不平衡了吧?人家周沫心态好,我们迷茫无助时,跟她聊聊天,能给我们以心理安慰,她就是我们是心理医生!你说,你自己说,你跟人家周沫相比,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其实,周沫如此受欢迎,是有一个过程的。说具体点,周沫是从认真聆听别人倾诉开始的。
那年,单位分到一个职称晋升的指标。工作时间最长的是老齐,职称评审条件准备得最充足还是老齐。老齐认为自己多年的媳妇就要熬成婆了,晋职指标应该毫无悬念地收入囊中,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地旁落了他人。那段时间,老齐像一只斗败了但却不服输的母鸡,见人就拉住不放,翻来覆去地诉说,大倒苦水。也难怪老齐絮叨,对于一个已经丧失了职务提拔机会的人,职称晋升就成了在单位熬的唯一目标。晋职关系着涨工资,关系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可同事们谁愿意听老齐怨妇似的抱怨和控诉呢?甚至都有点儿幸灾乐祸,毕竟大伙全瞄着那个指标呢。
当老齐找到周沫时,周沫没有像大伙那样敷衍和躲避,而是毕恭毕敬地给老齐泡了一杯热茶,耐心地听了老齐整整一下午颠三倒四、混乱重复的抱怨和控诉。第二天一上班,老齐找到知音似的直接跑去找周沫去了。周沫依然不急不燥,甘当老齐的忠实听众。
周沫听得时间长了,便开始劝说安慰。周沫摆事实,讲道理,罗列了古今中外诸多名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例子,证明老齐受委屈并不孤独。从养生到修性,讲气可伤身,讲牢骚太盛防肠断,讲心态决定幸福指数……讲到最后,给老齐算了一笔经济账,老齐你一年工资至少得有三万吧?计较这些眼前的蝇头小利干嘛,莫生气,调整好心态,多活一年啥都有了。周沫说这些话时铿锵有力,丝毫不容质疑。不知是因为周沫的劝说还是时间的淡化,老齐受伤的心慢慢得到愈合,终于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
老齐的事一举奠定了周沫在同事心目中心态好的形象。单位谁若是遇到了烦心事,都会找周沫说说。李主任多年仕途原地踏步找周沫倾诉、李大姐跟婆婆闹别扭找周沫倾诉、小琴失恋找周沫倾诉、申科长儿子染上网瘾也找周沫倾诉。周沫总是来者不拒,认真倾听,然后耐心劝说安慰。大家都说,只要有烦心事,找周沫说说准没错,好心态是会传染的。
有人曾故意挑衅周沫的好心态,搬出功成名就的同龄人来刺激周沫。周沫从不急躁,哈哈一笑说,傻人有傻福,懒人有懒命,我对生活要求不高,也就省去了不必要的烦恼,我可不愿让一些蜗角虚名和蝇头微利影响了生活质量。周沫还说,心态决定生活幸福指数噢,得学会调整心态,享受生活。同事们都说,听听,听听,人家周沫心态就是好,简直就是大隐隐于市的得道高人,在现今社会,实属难得。
尽管如此,我对周沫的好心态仍是不屑。不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周沫曾经亲口跟我说过,之所以愿意听别人诉说烦心事,那是因为只有那时候,才知道别人也有不如自己的地方,可以觅得些许心理安慰;二是周沫每天对工作对生活的不满和牢骚,都在当天晚上毫无保留地倾诉给了她的老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