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研究》实施方案

(2017-10-27 11:56:05)

《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研究》实施方案

 

子长县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名称:《故事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我的成功归功于幼儿园,因为幼儿园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可见,健康人生的基础是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了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必须改掉他们身上一些不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与培养的最初阶段,是激发幼儿创造性的启蒙阶段和萌芽时期,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行为的正常发展,促进幼儿行为能力的真正提高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重视了智力的开发,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园处于城镇结合处,来我园就读的大多是农村的幼儿,由于家长们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较弱,幼儿在园中有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如:不懂礼貌、乱扔纸屑等等。老师们再三强调,总是不见好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包括三个方面: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让幼儿主动发展。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抓起。幼儿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听故事,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童话和游戏一样是儿童童年不可缺少的。因此,我非常重视儿童早期的故事教学,并把故事作为稳定幼儿情绪,促进幼儿语言、智力发展,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手段。

故事是幼儿了解世界、认识事物以及表现和表达情绪、情感的一种重要媒介。其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它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很大的作用。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也会经常给幼儿讲各种各样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是否与我们的一日常规紧密联系,是否是有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果老师所讲的故事对幼儿心理健康没有益处,甚至还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危害,那我们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如何选择故事使我们首要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从“有益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考虑,在各类故事书中寻找合适的故事,通过筛选和整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帮助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在该阶段,儿童多是凭借表象进行思维,既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少用枯燥、乏味的思想教育。通过讲故事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故事是使用吸引而非强迫的力量来教育儿童的。幼儿故事可以改变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耐心,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性格,使他们健康成长。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俗话说自然成习惯,习惯成性格,性格造就命运,可见习惯的重要。

故事能把幼儿带到广阔的天地,增长知识、启发想象、锻炼记忆。经常听故事的幼儿,可以从中学习语音、词汇、模仿成人说话,听故事对儿童连贯性语言的发展启示很大。听故事是幼儿生活的需要,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故事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我园是省级示范园,连年被评为市级“模范幼儿园”及“优秀幼儿园”在我县同行业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

(一)课题组科研力量强

1.本课题由工会主席贾云祥主持,具有极强的“科研兴园”意识,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会全力负责本课题的开展。

2.参加课题组的老师均为园内骨干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科研研究能力,都长期奋斗在教育第一线上,并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修,努力学习理论,有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多篇论文发表。使本课题的研究有了很好的理论基石。

3.课题组部分成员参加过多个课题的研究,如国家级课题《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运用与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设备经费有保障

1、我园设有局域网,可为课题组教师网上搜寻资料提供保障。为了确保获得充足的研究资料,我园除订阅幼教专业杂志外,将继续选择添置相关的幼儿教育理论书籍、图片资料及音像资料。

2、我园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经费保证。包括资料的添购、外出培训、专家指导、鉴定、成果资料印刷出版等费用。并设立课题研究奖励,激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鼓励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撰写高质量的论文。

3.幼儿园制定了相应的课题研究制度,在研究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定期举行园内教育教学观摩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并将它落实到课程中去,使课题研究扎实有效。

4.加强对课题实验的管理与指导,做到教研机构健全,课题研究人员职责分明,分工合作,相互促进。

5.抓好过程的管理,保证研究的规范化,及时进行小结,记录完备,资料完整。

6.及时请教有关专家,为课题有效实施提供保证。

7.不同阶段,用不同方式评价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通过综合、反馈、分析,形成研究总结

1)每周进行一次心得体会交流,采用讲座、讨论、交谈、互评、辩论等形式。

(2)每月进行一次公开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点评。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17.4--2017.6)

1.课题组发放调查问卷,全体成员配合整理数据,总结归纳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2.反复论证和修改,申报研究课题的立项与开题。

3.各成员收集大量资料、信息,进行文献研究,不断进行理论学习,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博采众长,为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做准备。

实施阶段(2017.6---2018.2)

1.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课题会,统一思想和认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2、采取行动研究法,启动研究调查、筛选故事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各年龄阶段幼儿的故事教育主题和故事教学活动内容,初步形成园本故事课程教材。

3.教师全面了解幼儿的现状和发展的动态,了解幼儿对哪些故事活动形式和故事活动内容感兴趣。并学习理论,撰写教育随笔等经验性文章。

4.召开课题实施情况交流活动,调整活动策略和方法,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提高操作性和可行性,逐渐形成系列教材。

5.教学观摩研讨,进行阶段性成果论证。

6.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结题阶段(2018.2---2018.4)

1.整理研究过程的所有资料。

2.准备结题材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方法:

整个研究过程计划采用调查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个案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通过家园共育,然后分析研究,形成结论。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调查分计法:在实施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故事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调整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2.案例研究法:课题组成员以主题为核心,以故事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主线,设计并开展讲故事活动,在活动中加以反思,协调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总结积累实施故事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的经验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对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故事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表现进行个案跟踪、记录、分析,从而找出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4.文献研究法:借助有关主题活动、语言活动研究、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

5.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在主题活动中对故事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运用能力、早期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研究。

6.经验总结法: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按阶段进行课题研究回顾、整理分析,总结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课题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