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七,是黎平县黄岗侗寨两年一次的“抬官人”活动的日子,我们又一次赶赴黄岗。这是继2014年2月6日后,第二次拍摄这一最具原生态,最有民族特色且最隆重的活动。

黄岗侗寨是“抬官人”和男声侗族大歌的发源地,寨内鼓楼,房舍保存完好,村里每年农历六月举行的“喊天”和隔年农历正月初七“抬官人”的活动延续着千年的生活传统和习俗。

黄岗侗寨“抬官人”习俗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的正月初一,20岁的黄岗青年吳志和与禍害乡里的蛇精殊死搏斗了七天七夜,终于在正月初七这一天斩下了蛇头,为侗族同胞除了一个大害,朝廷因此嘉奖并封为”镇南大将军“。为了感谢他的恩德,黄岗村民每年在正月初七斩下蛇头这一天,都要抬着他走街串寨,接受子民们的参拜,这项活动因此一直沿袭下来。

现在的”官人“通常由小孩装扮,村民们用竹和稻草绑扎成马状的滑竿,铺上色彩艳丽的被褥,抬着自家的”金童玉女“,汇聚在鼓楼之下后周游全寨。

“抬官人”是孩子的父母为图吉利,求神灵保佑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所作为,能成为“官人”的活动。

“抬官人”还有另外一种形式,村民们仿效古代官人前呼后拥坐轿出行,人们有冤有屈可以跪地喊冤或请求官人赐钱赐粮赐福等。这些活动表达了人们这些朴实美好的愿望,形成了黄岗村侗族”抬官人”这一延续千年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村民们在家门前用竹和稻草绑扎成马状的滑竿作轿。

村民们在家门前用竹和稻草绑扎成马状的滑竿作轿。

给轿子铺上色彩艳丽的被褥。


屋外在扎轿,屋内给”金童玉女“穿服饰。

给小“官人”穿戴。

给小“官人”穿戴。

鼓楼中的孩子。
盛装出门。

侗族男人在包头巾,十来米长的头布需几人帮助才能包上。


“抬官人”的轿夫,掛上象征男女生殖器等饰物,透出一种蛮荒原始的气息。

背上饰物象征男性生殖器,前面是拦路的女孩。

寄希望孩子能成为“官人”,改变现状。


抬着自家的”金童玉女“出门。 
汇聚在一起的“官人“,准备周游。
起轿游寨。

鼓楼前拦轿的女孩。

拦轿的女孩。

周游村寨。





途中喝口水。




拦路的侗族少女。

抬 ”官轿“的队伍,人们前呼后拥。

向”官人“陒拜,他们不是嗚冤告状,而是求赐钱财,”官人“不给”红包“不放行。

又一群姑娘拦住 了 ”官轿“,这
”官人“又得破财了。














排成长队的侗族姑娘。

走在寨中的侗族姑娘。




僧人在黄岗。


喊天坪上,“官人”云集。



黄岗侗家人用这一形式,表达了他们朴实美好的愿望,形成了这一延续千年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这是黄岗人原生态的传统活动,无政府或部门组织的民俗表演性质。
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