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梦龙
梦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780
  • 关注人气:1,7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拦轎

(2014-11-10 22:59:00)
标签:

杂谈

官人

黄岗村

民俗风情

官轿

分类: 贵州民俗风情

        黄岗村民每隔一年在正月初七这天,都要抬着 “ 官人 ”走街串寨,接受子民们的参拜。“ 抬官人 ”是孩子的父母为图吉祥,求神灵保佑自己的小孩长大后有所作为,成为“官人”的活动。“抬官人”还有另一种形式,村民们效仿古代官人前呼后拥坐轿出行、人们有冤有屈可以跪地拦轿喊冤或请求官人赐钱赐粮赐福等, 这些活动均表达了民间这一朴实美好的愿望,形成了黄岗村侗族“抬官人”这一沿袭千年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1 “官轿”中的青年男女。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2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3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4  在“官轿”前舗上稻草。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5  拦轿喊冤或请求官人赐钱赐粮赐福。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5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7 手型独特一致,不知道是表达什么意思。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8 互拜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9 上前搀扶。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10 长跪不起。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11 只好掏钱了。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12 每人一份。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13 再上前搀扶。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14 还是钱有作用。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15 皆大欢喜。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16 起轿前的准备。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17 起轿。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18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19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20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21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22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23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24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25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26  跟隨在“官轿”后面的侗家女。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27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28 一群男青年拦住了她们的去路。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29 推推搡搡,男女青年们相互纠缠在一起。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30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31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32 夺路而出。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33 整队出发。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34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35

贵州民俗风情(五十)-黄岗村“抬官人”节(之三) <wbr>拦轎

 P3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