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瑤麓青瑤民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隨着社会发展进步,其婚姻习俗也不断向文明过程演变,从远古的“抢婚”至“姑舅表婚制”(即九牛婚姻),到
“凿壁谈婚”,形成了今天这种风格独特的婚姻习俗。
2013年4月14日应邀记录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资料拍摄于瑤麓瑤族乡,记录了青瑤婚姻习俗及婚礼的主要过程。

P1

P2
夜深人静之时,小伙子带着自制的独弦胡、笛子等乐器,用衣服蒙着头,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到姑娘廂房外,通过“谈婚洞”表达爱慕之情。

P3 在姑娘廂房外凿壁谈婚。

P4
凿壁谈婚是瑶麓地区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缔结良缘的一种恋爱方式,至今仍保留着这一古老的习俗。隔着板壁谈情说爱。

P5
女子十五岁以后,父母特地让女儿搬到厢房独住,并在女儿房间靠床头的板壁上凿一小孔,谓之“谈婚洞”。

P6

P7 到寒冷的冬季时,姑娘可以开门让小伙子进入家中火堂烧火取暖摆谈,又称火堂谈婚。

P8 为新娘梳妆。

P9
若姑娘喜欢某一个小伙子,便约他第二天晚上再来唱歌。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和了解,当感情趋于成熟,双方认为可以托付终身时,便相互交换定情信物。男将银项圈或手镯赠给姑娘,姑娘亦回赠精绣头巾或腰带等。之后双方将自己意中人告知父母及亲友,在征得同意后,进入了择吉结婚的阶段。

P10

P11

P12
结婚时间在每年农历十月至次年二月之内,日子一般选在丑、卯、午、未日,多为男方父母择日结婚。吉日深夜,新郎一人戓请房族兄弟一人陪同到女家接亲,新娘便跟随新郎于夜间天亮前赶到新郎家。

P13 抬着嫁妆离娘家。

P14

P15

P16 迎亲路上。

P17

P18 新娘到郞家。

P19 新娘走进郞家门。

P20

P21

P22
新郎母亲盛情款待新娘,次日清晨,母亲便挨家挨户通知寨上族亲,说明新人到家了,族亲们家家备办饭菜,簇拥新娘去吃“开口饭”。

P23 第三天新娘回门,男方寨上年轻姑娘陪同前往女方寨家吃“认亲饭”。当晚新娘回娘家住,新郞家妇女一人陪同。

P24 新娘到新郎家住十天半月后,才择日办结婚酒。女方家房族兄弟为姑娘送去礼品和嫁妆,到男方家吃“认亲酒”。礼品主要有:糯米粑一个,糯米饭、酒、肉、牛皮一块。嫁妆有木桶、木箱、木柜、棉被等生活用品。隔几日后,新郎家抬着糯米粑、糯米饭、酒肉等回门,女方家才办酒。酒宴之后,整个婚礼方告结束。

P25 吃迎亲饭后,新娘要到石碓旁舂米,碓声越响越快表明媳妇勤劳能干。
P26 碓声一响,全寨人都知道新娘到家了。

P27 第二天天蒙蒙亮,新娘还要到水井挑水进屋。

P28 瑶族女孩。

P29 瑶乡一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