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8日,去榕江三宝侗寨参加了2012中国.榕江萨玛节。萨玛节,是侗族人民对女性祖先的祭祀活动,是祖先崇拜的一种形式。侗语“萨玛”意为“大祖母”,是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的一位女英雄。在侗族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她为侗家人所虔诚崇拜,被奉为侗族的社稷神。萨玛节被誉为“侗族的妇女节”,2006年,侗族萨玛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1 榕江三宝侗寨.

P2
三宝寨中萨玛祠,是中国侗族最大的女神殿堂,每年“祭萨节”,侗族同胞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萨活动。历史上侗族人出征、狩猎、开山、修路、建屋、生育、外出求财等重大活动,都要到萨玛祠祭萨,请求萨玛保佑.

P3 侗族的祭萨活动,是侗族农耕文明社会传承的文化遗产,带有悠久的远古母系氏族社会遗风,
萨玛代表了整个侗族(特别是南部方言地区)共同的祖先神灵的化身,是侗族唯一共同祭祀的、本民族自已的神。萨玛节(祭萨)明显地表现出对女性祖先的崇拜。萨玛(sax
mags)系侗语,“萨”即祖母,“玛”即大,萨玛可汉译为“大祖母”、“先祖母”、“圣祖母”(又称“萨岁”)。在侗乡有句俗话:“gaeml
mags sax,gax
mags
miiuh”。意思是“侗家萨大,客家(汉族)庙大”。也就是说客家崇拜庙,侗家崇拜萨;侗家萨坛的
神威和客家寺庙的神威一样大。 
P4
祭萨时,先由管理萨屋的人烧好茶水,给萨敬香献茶,然后是各家各户的侗族妇女穿着盛装前往祭祀,每人喝上一口祖母茶,摘一小枝千年矮树叶插于发髻上。随后,放三声铁炮,由“登萨”(掌管祭祀萨玛的老妇人,此时为“萨”的化身)手持半开的黑雨伞开路,参加活动的人们迎“萨”出门,

P5 参加祭萨的人员,各地不同,许多地方是全寨男女老少一齐参加。榕江三宝侗乡各村寨,则是以已婚妇女为主体(也有少数德高望重的男性寨老参加)。因此,车江三宝侗乡的祭萨活动,带有悠久的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

P6 萨玛队(妇女)手执一把半开的大黑伞。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2012中国.榕江萨玛节开幕式在三宝侗寨鼓楼举行。

P19 著名苗族歌手朵久央助阵萨玛节。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萨玛祠前参加祭萨活动的群众。
P27 萨玛节上挤满了参加祭萨活动的群众。

P28

P29

P30

P31 在场外观看活动的群众。

P32 古榕树也成了看台。

P33 在附近的侗家木楼上也站满了观众。
此次萨玛节的祭祀活动,因场地凭证控制进入,同行十余人仅我与另一影友入内,他们因无法参予耍回去,只能匆匆拍了一会就出场隨车返程,祭祀活动的拍摄只能留待来年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