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上午,在加榜乡接到架里刘村长电话,邀请我们下午返程时去村里作客,恰好我市摄影家协会领导及会员有十余人在加榜参加当天苗族的“吃新节”。听到我们的介绍后,同意当天下午二时动身,四点钟赶到架里参观。下午四时车刚到寨门,顿时鞭炮响起,芦苼齐奏,数百苗族同胞冒雨在寨门前迎接,这样隆重的欢迎仪式和场面让我们大吃一惊,我们既不是政府部门,亦非什么代表团之类,仅仅是我们六个摄影爱好者在昨天路过时的遇然相遇,一面之交,今天便给了我们如此隆重的礼遇。当同行问起架里今天是什么节日?我说这是专为欢迎我们时,大家从心中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感动!

P1 淳朴热情的苗族同胞在雨中等候,当我们一到达,就响起了迎客的鞭炮声。

P2 乡亲们吹响了芦苼,跳起了欢快的芦苼舞。

P3 进寨前与苗族同胞合影,有一乡亲取下自己头戴的头帕(苗族男子头缠家织布,绞边红絲,昂首英雄式头帕。)给我戴上(合影后还给他时,他说送给你了,我已当作苗族同胞的心意保存。)当时正下雨,有乡亲为我打傘(后来同行告诉我的,照片上也看到。这张照片我已放7吋每人赠送了一张),在村里也不停有村民热情上来为我们撑傘遮雨,都被我们谢绝了。

P4 苗家人的拦门酒。

P5 喝了才能进寨门,虽然是土酒,一杯也夠呛!

P6 苗族女孩列队迎接。

P7 苗族女孩列队迎接。

P8 欢迎的苗族妇女。

P9 芦苼引路,欢迎队伍进寨。

P10 行走在泥泞的道路上。

P11
刚进寨内,看到了坐在马车上的新娘和新郎。向我们举着魚,代表幸福吉祥,年年有余。
P12 喝了竹筒盛的米酒,老人以魚相赠,我们谢绝了。

P13 家酿米酒香又醇。客人一杯,过路同胞也一杯,一视同仁。
P14 苗族老人在编草鞋,这种手艺在很多地方快失传了。

P15 寨内的苗族同胞。

P16 吊脚楼下,芦苼手们在列队迎接。

P17 寨中到处都能看到站在路边的乡亲,脸上是热情朴实的笑容。

P18 牵着斗牛的苗族青年,夠帅吧!

P19 吹着芦笙,走向芦笙堂。
P20 芦笙堂上吹芦笙。

P21 用民族的舞蹈欢迎朋友。

P22 苗家女孩在跳苗族舞蹈。

P23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孩子从小就受到民族文化的薫陶。

P24 可爱的苗家小女孩,跳得好认真。

P25 她们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人。

P26 四周围满了观看的乡亲。

P27

P28 芒筒吹起来,发出很强的声音,增强了现场的热烈气氛。

P29 这也是一种演奏方式。

P30 欢迎仪式结束后,影友在芦苼堂为我们与村里领导及部份乡亲合影.

P31 目送我们离去的苗族少女。

P32 沿途都有站着送行的苗族同胞。

P33
村里为我们准备了晚饭,而很多苗族同胞们却饿着肚子站在雨中等着送行,此情此景,让我们深受感动!

P34
下雨天黑,在走回寨门的路上,尽管我们一再婉言谢绝,她们仍坚持送行,其中还有拄着拐杖的老人。

P35
上车前与这些淳朴善良,可亲可敬的苗族同胞们合影留念(照片冲印放大后已送到在场人的手中)。
P36
带着感恩的心,向纯朴善良的苗家人告别。上车后,他们站在路边仍未离去。再见,架里,这块人间净土,我们还会再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