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教案

(2011-09-19 21:11:16)
标签:

教研

    题: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投影法的概念、种类、应用

          2、使学生掌握三投影面体系和三视图的形成、投影规律

教学重点:1、正投影法的投影特性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教学难点: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

    具:自制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简单几何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与课堂演示、举例相结合,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稳定学生情绪,组织教学、复习

简要复习平面图形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二、导入新课

    由电影《秘密图纸》和一张某电影院电气施工图》导入新课

    在工程技术中,人们常用到各种图样,如机械图样、建筑图样等。这些图样都是按照不同的投影方法绘制出来的,而机械图样是用正投影法绘制的。

三、教学内容

(一)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1投影法的概念

    举例:杨丽萍的舞蹈、手影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太阳光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在地面或墙壁上出现物体的

影子,这就是一种投影现象。我们把光线称为投射线(或叫投影线),地面或墙壁称为投影面,影子称为物体在投影面上的投影。

下面进一步从几何观点来分析投影的形成。设空间有一定点S和任一点A,以及不通过点S和点A的平面P,如图21所示,从点S经过点A作直线SA,直线SA必然与平面P相交于一点a,则称点a为空间任一点A在平P上的投影,称定点S为投影中心,称平面P为投影面,称直线SA为投影线。据此,要作出空间物体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其实质就是通过物体上的点、线、面作出一系列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交点,并根据物体上的线、面关系, 对交点进行恰当的连线。

 http://s7/middle/81c51153had6060668296&690

 

 

 

 

        22    中心投影法

如图22所示,作△ABC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先自点S过点ABC分别作直线SASBSC与投影面P的交点abc,再过点abc作直线,连成△abc ,△abc即为空间的△ABC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

上述这种用投射线(投影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影,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2、投影法的种类及应用

1)中心投影法

投影中心距离投影面在有限远的地方,投影时投影线汇交于投影中心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如图22所示。

缺点:中心投影不能真实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适用于绘制机械图样。

优点:有立体感,工程上常用这种方法绘制建筑物的透视图。

2)平行投影法

投影中心距离投影面在无限远的地方,投影时投影线都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如图23所示。

根据投影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平行投影法又可以分为两种:

1)斜投影法——投影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如图23a)所示。

2)正投影法——投影线与投影面相垂直的平行投影法,如图23b)所示。

 

 

 

 

 http://s12/middle/81c51153had606abdfc5b&690
                a 斜投影法 
http://s11/middle/81c51153had606b0a562a&690
        b 正投影法

 

 

                                       23      平行投影法

正投影法优点:能够表达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作图方法也较简单,所以广泛用于绘制机械图样。

(二)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在机械制图中,通常假设人的视线为一组平行的,且垂至于投影面的投影线,这样在投影面上所得到的正投影称为视图。

一般情况下,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如图26所示,两个形状不同的物体,它们在投影面上的投影都相同。因此,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必须增加由不同投影方向所

得到的几个视图,互相补充,才能将物体表达清楚。工程上常用的是三视图。

 

 http://s7/middle/81c51153h77bccf182ff6&690

 

 26   一个视图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

1、三投影面体系与三视图的形成

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三投影面体系由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所组成,如图27所示。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三个投影面分别为:

正立投影面:简称为正面,用V表示;

水平投影面:简称为水平面,用H表示;

侧立投影面:简称为侧面,用W表示。

三个投影面的相互交线,称为投影轴。它们分别是:

OX轴:是V面和H面的交线,它代表长度方向;

OY轴:是H面和W面的交线,它代表宽度方向;

OZ轴:是V面和W面的交线,它代表高度方向;

三个投影轴垂直相交的交点O,称为原点。           

http://s14/middle/81c51153had603226d66d&690

 

 

                              27   三投影面体系

2)三视图的形成

将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物体的位置处在人与投影面之间,然后将物体对各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得到三个视图,这样才能把物体的长、宽、高三个方向,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的形状表达出来,如图28a)所示。三个视图分别为:

主视图:从前往后进行投影,在正立投影面(V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从上往下进行投影,在水平投影面(H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主视图:从前往后进行投影,在侧立投影面(W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http://s7/middle/81c51153had604a256536&690

28    三视图的形成与展开

3)三投影面体系的展开

在实际作图中,为了画图方便,需要将三个投影面在一个平面(纸面)上表示出来,规定:使V面不动,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与V面重合, 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与V面重合,这样就得到了在同一平面上的三视图,如图28b)所示。可以看出,俯视图在主视图的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右方。在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同一条OY轴旋转后出现了两个位置,因为OYH面和W面的交线,也就是两投影面的共有线,所以OY轴随着H面旋转到OYH的位置,同时又随着W面旋转到OYW的位置。为了作图简便,投影图中不必画出投影面的边框,如图28c)所示。由于画三视图时主要依据投影规律,所以投影轴也可以进一步省略,如图28d)所示。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从图29可以看出,一个视图只能反映两个方向的尺寸,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高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宽度和高度。由此可以归纳出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主、俯视图“长对正”(即等长);

主、左视图“高平齐”(即等高);

俯、左视图“宽相等”(即等宽);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反映了三视图的重要特性,也是画图和读图的依据。无论是整个物体还是物体的局部,其三面投影都必须符合这一规律。

 http://s9/middle/81c51153had604ff865a8&690

29   视图间的“三等”关系

3、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

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关系,六个方位在三视图中的对应关系如图210所示。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关系;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关系;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四个方位关系。(要求学生必须熟记 。)

 http://s14/middle/81c51153had60596d74bd&690
             
210    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注意:以主视图为中心,俯视图、左视图靠近主视图的一侧为物体的后面,远离主视图的一侧为物体的前面。

四、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教师点明要点。

五、作业布置:

    习题集中作业 

六、教后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