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书法理论知识100题
(2016-08-26 21:23:39)
标签:
转载 |
综述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以象形为基础,通过形、音、意的统一变化而成。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成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方法。称为六法。
第一组
1、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用来占卜、祭祀等活动。从书法角度看,甲骨文质朴文雅,结体简洁、章法错落自然。
2、
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铜器铭文。金文富有图画性,又被称为图形文字。结体更讲究均匀对称。在用笔上,线条圆润富有装饰性和表现性。
3、
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 《散氏盘》 《大盂盘》 《墙盘》《虢季子白盘》
4、
战国时期秦国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又称“猎碣文”。字体介于古文与秦篆之间,或称“大篆”,是周代金文到秦代小篆的过渡。结体方整匀称,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书写笔意浓厚。被称为石刻之祖,现存于故宫。
5、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所有的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李斯:书同文、车同轨)
6、
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秦丞相李斯修订、整理的秦篆称为小篆。
在古文字中居于纯线条化的字体,笔画圆转流畅、结体呈纵势长方形,左右对称均衡,结构严谨工整。又称玉箸篆
7、
《泰山刻石》 《峄山刻石》 《会稽刻石》 《琅琊台刻石》
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8、
瓦当文是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内容多为吉语。
第二组
( 22题)
1、
隶书是在草篆的长期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传一个叫程邈的隶人创造。
隶书是中国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是汉字形体演变的一次质的飞跃。
2、
汉隶是指汉代的隶书,尤以东汉的隶书最有特色。后世把东汉时期的隶书称为汉隶。
(东汉时期,汉隶、行、草、篆都已有)
3、
《张迁碑》 《乙瑛碑》 《曹全碑》
4、
西汉中晚期形成,并逐渐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的一种草书,是隶书快写的结果。
传世章草著名作品有皇象及史游的《急就章》、陆机的《平复帖》、索靖的《月仪帖》和《出师颂》等。
(章草成就最大的是东汉张芝,被后世尊称为“草圣”,“临池”由他而来)
5、
今草又称“小草,是草书中一种流行最广的字体。今草成熟于东晋时期。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张芝始创的草书,风格面貌为之新。
为了和章草相区别,人们把它称为今草。
6、
大草又称“狂草”,是草书的一种。唐代张旭、怀素两位书家在晋代今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比今草更放纵的草书。
7、
张芝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书法家,擅隶、行、草、飞白书,学崔瑗、杜度之法,变章草字字区分为一笔书,气脉通畅。传世作品有《八月贴》 《冠军贴》 《秋凉帖》等。
8、
传世作品有《月仪帖》 《出师颂》 《急就章》等。其书法雄劲刚勇。
9、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楷书快写加上部分草法就形成了行书的特点。
早期行书大约在晚于楷书形成的东汉后期便萌生出来 。相传是汉末刘德升所创。
10、
“卫夫人”唐人称其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犹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碧水、碧海浮霞。她是王羲之少年时期的书法老师。书法最早教育家,著有《笔阵图》
11、
博采众长、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质朴书风,创妍美流便之体。遂臻神妙,自成一家。被尊为“书圣”,对后世影响极大,用“內撅”笔法。
12、
行书:《兰亭序》
《二谢帖》
《快雪时晴帖》
小楷:《乐毅论》
13、
《兰亭序》又称《临河序》 《禊帖》等。序文描写了绍兴兰亭聚会时流觞曲水的盛况以及作者王羲之的感慨。此贴书文并佳,充分体现了王羲之潇洒俊爽、飘逸遒美的书风,世称“天下第一行书”。
14、王献之的书法风格特征是什么?
王献之创造了意气纵横、悠游神俊的行草新体。后人把他和他父亲称为“小王”和“大王”,并称为“二王”,称为千年书法经典。
15、王献之的传世作品?
行草:《中秋贴》 《鸭头丸帖》 《十二月帖》等。 楷书:《洛神赋十三行》
16、王珣的书法作品风格特征?
其书法遒劲飘逸,潇洒古淡。传世作品《伯远帖》
17、智永的书法风格特征?
智永《真草千字文》用笔秀润圆劲,请俊妍美;结体平正和雅,风神朗发,犹如豪门英俊少年之气质。
18、孙过庭书法风格特征?
其草书作品《书谱》书文并茂,深得二王笔法,用笔俊利、点画跳跃,且蕴藏含蓄。
19、张旭书房风格特征是什么?
张旭的草书最为著名,他往往醉后呼走狂啸,挥毫于壁,有“张癫”之称。
20、张旭的大草传世作品有哪些?
《肚痛贴》 《古诗四帖》 楷书:《郎官石记序》
21、怀素书法风格特征?
怀素的草书多用中锋运笔,辗转反侧、连绵不断,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22、怀素的大草传世作品?
《自叙帖》 《论书帖》 《苦笋贴》
第三组(15题)
1、
楷书又称正书、正楷、真书。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最古老的楷书是钟繇写的《宣示表》 《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在钟繇楷书的基础上又有发展,显得更为美观。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唐楷。
2、
北魏石刻是北魏碑板及北魏前后书风相近的魏碑石刻书法的总称,包括墓志、造像、碑碣及摩崖石刻等,也有人把北魏石刻称为“魏楷”
3、
笔法清劲、古雅质朴、疏瘦圆浑,字形扁阔带有隶意。“楷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二王”(真书绝世,刚柔备焉)
4、
钟繇的书迹已无真迹传世。刻帖中著名的有“五表”《宣示表》 《贺捷表》 《力命表》 《荐季直表》 《调元表》等。
5、
《多宝塔》,用笔请俊遒美;结体方正匀稳,端庄谨密。《颜勤礼碑》
6、 颜真卿行书风格特征?
其书风浪漫而沉雄,用笔多以中锋,圆润遒劲,有“篆籀”笔意。变二王的“折钗股”之爽利为“屋漏痕”之毛涩。
7、、《祭侄文稿》是谁的书法作品?风格特征?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颜季明在“安史之乱”中惨遭杀害而写的一篇祭文。其用笔遒劲、浑厚,结字大小相间,变化无端。用墨枯润相间,天真浪漫。后世将《祭侄文稿》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氏三稿:《祭侄文稿》 《争座位帖》 《祭伯父文稿》
8、、柳公权楷书作品风格特征?
用笔坚挺瘦削,强调起、收笔与转折处的顿按,呈明显的隆起结节的华饰现象;结体中宫收紧,四方开张。
9、
《玄秘塔碑》 《神策军碑》
10、
“颜筋柳骨”是对颜真卿和柳公权书法风格特征的一种评价,意思是颜真卿的书法肉丰骨少,以筋取胜,柳公权的书法骨多肉少,以骨取胜。
11、
其结字善移部位,姿态生动,字的行间十分空疏,形成一种疏朗闲淡的布局,超尘拔俗,气息清新。为晚唐书风的重要继承者。
12、
《韭花帖》
14、
《李思训碑》 《麓山寺碑》 《岳麓寺碑》
15、什么是瘦金体?
瘦金体是由宋徽宗赵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其笔画瘦硬似铁,自称“瘦金体”。
第四组(8题)
1、“初唐四家”指的哪四位书家?
2、欧阳询书法的风格特征?
3、欧阳询楷书传世作品?
《九成宫醴泉铭》 《皇甫诞碑》 《化度寺碑》 《虞恭公碑》
4、虞世南书法的风格特征?
其楷书代表作《孔子庙堂碑》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洒落,风神俱足。
4、
《孔子庙堂碑》 《破邪论》等
6、褚遂良楷书风格特征?
7、
《孟法师碑》 《雁塔圣教序》 《倪宽赞》 《阴符经》
8、薛稷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
第五组(9题) 宋四家
1、“宋四家”是指哪四位书法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用笔点画丰富,形体丰满趋扁,章法疏密有致,茂密中求空灵,藏巧于拙。
3、
《黄州寒食诗贴》 《赤壁赋》 《洞庭春色赋》
4、《黄州寒食诗帖》是谁的书法作品?风格特征?
是宋代书法家苏轼用行书书写的两首自作诗。这件作品抒发了他被贬黄州的郁闷心情。此贴点画坚实肯定、苍劲遒健、沉着凝重、笔势奔放、如潮似海、跌宕恣肆,为传世苏书中最佳作品,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5、黄庭坚书法风格特征?
其书法用笔生涩,运笔圆劲,锐硬中有韧性,体势中宫收紧,长撇大捺。
5、
《东坡黄州寒食诗跋》 《松风阁帖》 《经伏波神词诗》
7、米芾书法风格特征?
用笔灵动多变,爽利中见力量,飞白劲健而沉着,起收笔、提按、顿挫随心所欲,姿态飞动,中侧锋并用,变化莫测。“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自称“八面出锋”,体势多欹侧,章法疏密相间。
8、
《蜀素帖》 《苕溪诗帖》
9、蔡襄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代表作?
其书法雅逸劲健,用笔简练且富有变化。代表作《脚气帖》 《扈从帖》。
第六组(5题) 元朝书家
1、
赵孟睢⒖道飵j巎、杨维桢、倪瓒
2、
赵孟畹氖榉ú患げ焕⑵胶驮碳⒈史ň欤嶙制秸憷觯⒏吖拧U悦项在书法上是一位复古主义者,主张师法“钟王”,出入晋唐。影响元、明、清三朝。赵孟畹目楸缓笕肆形贰⒀铡⒘⒄运拇罂橹唬莆罢蕴濉薄
3、
大楷:《胆巴碑》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
小楷:《汲黯传》 《道德经》 《法华经》 《黄庭经》等
4、
笔画遒劲妍美,转折圆劲。传世书迹有《渔父词》等。
5、
运笔清劲,字形破甜俗风气,跌宕奇纵。代表作有《真镜庵募缘疏书卷》等。
第七组(6题) 吴门四家
1、
祝允明、文征明、陈淳、王宠。
2、
他的小楷精致典雅,深得晋人之法,又有己意。传世小楷作品有《赤壁赋》 《洛神赋》《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等。
3、
取法“二王”,温纯精绝。传世作品有《归去来兮辞》 《离骚经》 《杂花诗册》 《金刚经》 《自书诗卷》等。
4、
气势纵横、奇肆奔放,纵逸率意。传世草书代表作品有《秋兴八首》
5、
他的小楷有晋人韵味,用笔丰富多变,结体平中见奇,章法疏朗有致,传世小楷作品有《滕王阁序》 《刺客列传》等。
1、
用笔虚、章法疏、用墨润,追求淡雅虚静、天真平淡的书风。代表作有《题米芾蜀素帖》 《行草赤壁赋》 《临宋四家》等
2、
真率质朴,看似狂怪放诞,实则深通古法。
3、
指汪士慎、金农、李方膺、李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
4、
5、
书法丰润浑厚,貌腴而古劲,绵里藏针,有“浓墨宰相”之称。
6、
邓石如、吴熙载。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等。
第九组(11题) 碑帖
1、
碑,原来是指竖在地上的石头。起初碑是没有文字的,后来刻了文字,才是书法艺术中所称的“碑”“碑刻”。
2、
碑派是清代出现的新兴的书法艺术流派。
3、
为唐代行书刻碑,共2400余字
4、
帖的原意是指写在帛上的字,书法中的帖是指凡晋、唐、宋人用真、行、草书作字,表现在木刻、石刻的字,都称之为帖。
5、
帖派是相对碑学的出现而提出的概念。它是指魏晋以后,以法帖为学习研究的对象,以钟繇、王羲之为宗的书派。北宋刻帖之风的兴起,对帖派盛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7、
把历代书法名作摹刻在木板或石板上谓之刻帖。在古代,刻帖使历代书法名作得以广泛流传。
8、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命待书王著将历代帝王、历代名臣、历代著名书家作品,汇编成十卷,用枣木摹刻,以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拓出制帖。
9、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命梁诗正将清宫内府藏历代法书编次摹勒,历时三年刻成。自魏晋至明末共三十二卷,因乾隆收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贴》、王珣《伯远帖》三种墨迹,这三种墨迹也包括在刻帖內,所以就将刻帖称为《三希堂法帖》。
10、
传拓也成椎拓。把金石竹木器上的字画用纸墨捶拓下来,便于广泛流传,也叫椎拓。
11、
已经从碑碣上捶拓下来的字画称为拓片。
第十组(21题)综合
1、
简单地说,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它包括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指书家以墨汁、毛笔为书写工具,汉字为书写对象,宣纸、绢等适宜书写的材料为载体,运用正确的笔法、合理的结体、完美的章法、和谐的墨法来抒发性情,表现丰富内涵的一种中国传统艺术。
12、
指构成“永”字的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一是点为“侧”,二是横为“勒”,三是竖为”努”四是钩为“趯”,五是左上画为“策”,六是左下撇为“掠”,七是右下撇为“啄”,八是右下捺为“磔”。
13、
读帖就是看帖,就是要像读书分析文章的要领和义理那样,去认真揣摩、分析、领悟碑帖中的用笔方法、结构特征以及章法布局等,做到心中有数。
14、
临帖是将字帖放在旁边,仿照帖中运笔技法,结构特征,转折、提按、顿挫、起伏、藏露以及章法布局而练习书写。人们经常采用的有对临、背临、意临。
15、
摹贴是以透明的薄纸覆于贴上,依据原字帖行迹书写。
16、
背临是学书的一种方法,在临摹精熟的基础上不看范本字帖,凭记忆默写,力求和原帖的风貌、神韵相似而逼真。
17、
“文房四宝”指中国传统书画用的笔、墨、纸、砚。宣纸、湖笔、徽墨、端砚,是文房四宝中的精品。
18、
宣纸是用青檀树皮制成的,用于书画具有“表达艺术妙味”的特殊性能。安徽泾县的小岭是宣纸的故乡。四川夹江也出产书画纸,叫做“夹江宣”。宣纸分为生宣和书轩两大类,生宣能吸水渗化,而熟宣不吸水渗化。
19、
墨分松烟、油烟两大类。以徽墨最为著名,徽墨的产地是安徽歙县。现在书家大多使用墨汁。有产于安徽歙县的李廷硅墨汁、胡开文墨汁,上海产的素功墨汁,北京产的一得阁墨汁等。
20、
笔是指用于书画的毛笔。以湖笔最为著名,湖笔产于浙江湖州。
毛笔可分为软毫、兼毫、硬毫三类。
21、
砚是指墨的研磨工具。主要名砚有端砚和歙砚两大类。端砚产于广东肇庆,歙砚产于安徽歙县歙山及江西婺源县龙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