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九下文言文课内课外对比阅读专项复习训练及答案(一)
(2018-02-03 19:17:29)
标签:
转载 |
一、《公输》
一、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19分)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墨子贵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起于鲁(
(3)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
2.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
A.
C.辍耕之陇上
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万事莫贵于义也.
4.
(1)
5.
乙文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
6.结合【甲】【乙】两文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二、《<</span>孟子>二章》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19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上(汉文帝)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①!”慎夫人②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其后七十年间,国家亡③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④廪庾⑤尽满,而府库余财。——《汉书·食货志上》
【注释】①何以台为:还要露台干什么呢!②慎夫人:汉文帝的宠妃,在宫中与皇后平起平坐。③亡:通“无”。④
1.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尝欲作露台(
2.
A.
B.
C.
D.
3.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召匠计之,直百金
4.
(1)得道
5.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官大者,主恶之
2.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可以免于患乎?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行拂
4.
乙文中狐丘丈人的忧患意识是:
“
5.乙文中孙叔敖是怎么避免祸患的?结合【甲】文用自己的话来解释。(4分)
四、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19分)
【甲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文】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②,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又禁僮③勿击鼠。仓廪庖厨④,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⑥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注释:①拘忌:拘束和禁忌。②值子:值,碰到。子,农历的子年,生肖属鼠。③僮:未成年的仆人。④仓廪庖厨:仓廪,粮仓。庖厨,厨房。⑤衣:衣架。⑥累累:一个接一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3)是阴类恶物也(
2、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是阴类恶物也
4、用原文填空。(3分)
乙文中的鼠因为永某氏出生于子年,将鼠当作神,非常爱护鼠,致使鼠肆意横行,无所顾忌。后人来居,鼠的行为依然没有收敛“
5、甲文中,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4分)
五、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题。(19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齐桓公①问管仲②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茫茫③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④之则安,辅⑤之则强,非⑤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⑥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主,姓姜,名小白。 ②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③苍苍莽莽:形容广阔无边 ④与:亲附,拥护爱戴 ⑤非:非难,责怪。 ⑥人:这里指统治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池非不深也(
(3)曰:"贵天"
2、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夫环而攻之
4、用原文填空。(3分)
甲文的中心论点是“
5、甲乙两文共同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