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语文主题教研徐丽新《纪昌学射》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主题教研 |
项目负责人 |
金小清 |
|
活动时间 |
11.13 |
活动地点 |
录播教室 |
|
活动主题 |
《纪昌学射》 |
主 讲 人 |
徐丽新 |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老师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全体低段语文组老师集中一年级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四下《纪昌学射》,首先由徐丽新老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及教学过程,然后个组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11月11日,徐老师于四年(2)试教,本组老师认真听课,课后再集中四年级办公室进行评课、磨课。 3.11月13日,徐老师在录播教室开展主题教研,课后由毛小林老师进行主评,然后互动评。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过程确认 |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纪昌学射》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二是“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从另一角度看,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也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注视、相当到家、百发百中”等关键词句,体会纪昌的认真和恒心,领悟“要成功就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3、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流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
1,
2,
3,
4,
1.
(1)
(2)
(3)
(4)
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____________,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开始教他________。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________。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师傅飞卫在两次练眼力中分别提了什么要求?纪昌又是怎么练的?结果如何?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填写表格。
纪 昌 学 射 |
开始练习的时候 (练眼力) |
飞卫的要求 |
纪昌是怎么练的 |
结果如何 |
|
|
|
||
练习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 |
|
|
||
取得这样大的进步之后 |
|
|||
后来 |
|
(2)反馈交流。
(3)复述课文,请两位学生对照表格,简要复述纪昌两次练习眼力的过程。
1.
默读思考:纪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在有关的句子下面画直线,在重点词语下面画三角形,并作简单批注。
2.第一次学习练眼力。
聚焦语段一: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1)
(2)
(3)
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
(2)
(3)
(1)回顾课文。进行小结:飞卫为什么让纪昌练眼力?
板书设计:
基本功
按故事发展的顺序
主要信息不遗漏
《纪昌学射》评课稿
徐老师的这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从教学流程来看:1.谈话导入:从孩子们学过的寓言说起,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流畅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2.整体感知:让学生找出纪昌学射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感知能力。3.细读品悟:着重学习描写“练习眼力”部分,并且通过师生合作,适时地总结了“抓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等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按照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了第三自然段,效果也颇为不错;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学生从文本的道理,走向对生活的思考,明白了练好基本功,打好基础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过程,线索清晰、目标明确,从感知到品味到拓展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不断和语言文字进行亲密接触,基本实现了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
但是,个人觉得本课也有一些值得提升的地方:1.教师的评价不够及时、贴切。尤其当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独立感受时,徐老师的评价流于形式性的肯定,明显不够细致。课堂上好的评价,更像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对话,它会让语文课散发出迷人的芬芳。2.缺乏对文本特点的关注。这要首先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教学手段、教学风格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但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是建立在严格尊重学科特点之上的。尤其是语文课,关注文本特点,让课堂教学有的放矢这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是一个小寓言故事,寓言的“道理性”、“夸张性”等特点,徐老师基本没有提及。语文的教学形式可以多样,但本体性的特点一定不能忽略,否则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指导朗读不够细致。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这是语文课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复述的教学策略
统编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力,以及内容安排的系统性、发展的梯度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构建了训练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两条明线:一是复述故事,侧重口语的发展,二是安排相应的训练要素。
1.二年级借助图片、表格等讲故事
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课后思考练习题: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2.三年级详细复述
三年级上册尽可能运用学生在二年级学到的讲故事的方法,三年级下册提出复述故事的具体要求。
3.四年级简要复述
4.五年级创造性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