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玲玲主评)科学方明明主题教研活动评课

分类: 主题教研活动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主题教研活动评课 |
项目负责人 |
陈盈盈 |
|
活动时间 |
2020.11.19 |
活动地点 |
科学实验室1 |
|
活动主题 |
让小车运动起来 |
主 讲 人 |
温玲玲 |
|
参加对象 |
科学组成员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在方明明老师完成执教后,科学组成员在科学实验室1进行评课活动,由温玲玲老师主评,成员们一起对本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归纳。 陈盈盈:这一堂课,抓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可以看出方老师对教材理解得比较深入和透彻。 温玲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比如,指导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制定计划,通过推测----实验验证----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的活动,利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事实,运用真实数据,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使学生对“运动和力”概念认识得到提升,产生全新的科学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突破重难点。 陈盈盈:有点遗憾的是方老师在课堂上语速很快,讲授内容很多,想把什么都告诉学生,其实如果能设置一些更有引导性的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多说说应该会更好。 温玲玲:板书可以再设计,虽然这节课是这个单元的起始课,但是其他动力驱动的板书只是导入部分,不应该出现在主板书里,显得重点不突出。而这节课重力转化为拉力让小车运动起来,拉力与小车速度的关系这两部分的板书应该联系起来,中间最好用箭头衔接上。 方明明:对于语速和板书确实需要注意,我在之后的授课中一定努力改进。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过程确认 |
|
《让小车运动起来》评课稿
评课人:温玲玲
方明明老师执教的《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抓住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可以看出方老师对教材理解得比较深入和透彻。《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方老师根据学情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一是聚焦环节,调查不同类型的小车动力来源;二是探索环节,用垫圈作为动力,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变化。
方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课堂上方老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能做到有扶、有放,真正做到了把学生当作受保护的探究者。“扶”体现在她总是考虑周到,提前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比如各种动力小车的动态图、绳子长短的设置、秒表的使用、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的微视频等等。“放”主要体现在实验前的实验设计以及实验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作用。
(2)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比如,指导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制定计划,通过推测----实验验证----对比讨论----得出结论的活动,利用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来分析事实,运用真实数据,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使学生对“运动和力”概念认识得到提升,产生全新的科学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突破重难点。
遗憾的是课堂不是一门完美的艺术,方老师在课堂上也存在不足之处。
(1)方老师好像是一个急性子,课堂上语速很快,讲授内容很多,想把什么都告诉学生,但其实这样容易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可能方老师有点紧张,当学生的回答不是我们想要的时侯,她就拼命地进行解释。如果方老师能设置一些更有引导性的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多说说就更好了。
(2)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设计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还是很困难的,方老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是希望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师根据学生讲的进行板书,然后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是想到一个说一个,大部分学生云里雾里,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快速板书。我们的建议是这个表格的设置应该是有内在逻辑的,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再用课件演示,不需要板书。这样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下次学生在设计实验的时候也有章可循。
(3)板书可以再设计,虽然这节课是这个单元的起始课,但是其他动力驱动的板书只是导入部分,不应该出现在主板书里,显得重点不突出。而这节课重力转化为拉力让小车运动起来,拉力与小车速度的关系这两部分的板书应该联系起来,中间最好用箭头衔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