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2020-11-18 15:04:50)
分类: 一人一课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萧江镇第三小学           

项目名称

一人一课

项目负责人

缪迎春

活动时间

11.4

活动地点

录播教室

活动主题

梅兰芳蓄须》

主 讲 人

徐捷

参加对象

中段语文组、一小、五小语文老师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徐捷老师上一人一课《梅兰芳蓄须》,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高,参与听课的老师认真做笔记;

2.课后,大家集中录播教室开展评课活动。首先由徐老师谈一谈本课的设计思路。接着进入评课环节。主评吴小青老师认为徐老师的课是一堂略读课,徐老师关注了学法的指导迁移,学习过程做到由扶到放,值得点赞。组里其他老师则认为关于略读课的词语教学有点多,应有别于精读课文。一小、五小的语文老师认为徐老师作为一个男老师,课堂上得非常大气。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教研气氛活跃,大家各抒己见。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黄小燕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四上第七单元 23*梅兰芳蓄须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在语文课堂上,引领学生主动地获取这种感受,积极地去体验这种情感,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经历: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他蓄须明志,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戏。课文在叙述梅兰芳想尽办法拒演时,选取了多个事例,逐层推进,让读者不断地感受到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梅兰芳先生比较陌生,所以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故事、视频,让梅兰芳这个人物形象走入学生心中,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知道文中讲梅兰芳在蓄须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从人物的行为语言中体会人物的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并通过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理解“蓄须”“骚扰”等词语。

2、运用提取文中词语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多个事件,并串联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品读故事中感受梅兰芳强烈的爱国之情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4、勾连“阅读链接”,在拓展训练中进一步巩固方法,提升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运用提取文中词语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多个事件,并串联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在品读故事中感受梅兰芳强烈的爱国之情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教学难点在品读故事中感受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梅兰芳资料,观看梅兰芳戏曲片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了解:聊聊中国的传统,中国的国粹(京剧)    

1、你对京剧了解多少?介绍京剧的四种角色-----生旦净丑ppt出示图

2、有这样的一位表演艺术家,他的一生扮演了一百八十多个角色,有雍容华贵的杨贵妃,有英姿飒爽的穆桂英,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虞姬,嫦娥,林黛玉等等。这些都是他在舞台上塑造的经典旦角形象,他是谁啊?出示梅兰芳照片

3、他就是演旦角演的特别出色的梅兰芳先生。现在我们来欣赏一段梅兰芳表演的京剧《贵妃醉酒》。课件播放视频

 

第一板块:图文对照,初始大师

1、初梅兰芳。

1)课前我们欣赏了梅兰芳表演的京剧,阅读了关于他的故事,还搜集了他的资料,现在,你用自己的话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梅兰芳。(学生结合资料和预习单,交流预习收获)

2)他不但是中国的四大名旦之一,还是四大名旦之首。因此,他的每次演出总能吸引中外众多戏曲爱好者。读读这段话,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ppt出示第一自然段,指读。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3)这位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就是?梅兰芳真好,你关注到了人物。(板书梅兰芳)

4)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在他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留着胡须,就叫做?(板书蓄须),理解“蓄”的意思,并积累与“蓄”相关的词语:蓄发、蓄辫子、蓄指甲。

5)齐读课题:23梅兰芳蓄须  生质疑,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蓄须意味着什么?......

6)过渡: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走进梅兰芳的故事。

2、预习检查,完成课堂作业本1-2题并校对,认读易读错的词语(宁可、要求、骚扰、妄想、斩钉截铁、不堪其扰等)。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第二板块:阅读故事,理清事件

1、借助导语提示明确要求。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关注导语提示。指读导语提示,了解学习任务。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2)接下来我们就用22课学过的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学习今天的这篇课文。

(3)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梅兰芳拒绝给日本人演戏?(2-7),请你默读课文2-7自然段,思考: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ppt出示: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学习活动一:

默读课文2-7自然段,思考: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演?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困难和危险?提取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填写学习单中的表格

 

时间

1937-1938

1941

一次

 

拒演的办法

 

 

 

困难和危险

 

 

 

 

 

 

 

 

 

 4)学生完成表格,梳理学习任务:梅兰芳拒演的方法;经历的困难和危险;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事件,概括主要内容。

1)交流反馈,引导概括随机板书   

办法一:藏身租界、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困难:虚度生命

办法二:蓄须明志                         困难:卖房度日

办法三:设法生                         危险:险丢性命

(2) 这是梅兰芳拒演的办法,那么日本侵略者是如何对待梅兰芳的呢?

ppt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学习活动二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2-7自然段,在相关的段落里找到关键语句提取关键信息。

 

3)交流反馈,引导概括。

第一次拒演前,日本人是怎么对待他的?

(板书:不断纠缠

第二次呢?板书:多次逼迫。

第三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必须上台演出,命令式的,不去也得去,觉得哪个词概括更准确?

板书:强行上台

3、引导学生说清楚拒演的办法和遇到的困难、危险。

1)师引导概括:日本侵略者不断纠缠梅兰芳,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深居简出,不再登台,虚度生命,这样连起来就把他第一次拒演的事情说清楚。像老师这样,谁来说说其他两件事(指板书)

    2)指生交流。

3)把目光再次聚焦到板书上,日本侵略者对待梅兰芳的态度,你有什么发现?(发现:一次比一次困难,危险的程度在加剧)

4)借助板书,抓住人物和事件来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先试着说一说。指生串联事件说清课文主要内容。

 

第三板块:品读故事,感受气节

1、感受困难与危险

过渡:先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蛮横无理,他一次又一次的想办法拒演,最后,差点丢了自己的性命,这就是先生身上具有的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让我们再次走进八年抗战期间先生那段不平凡的经历。

1)默读1-7自然段,批注。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PPT

学习活动三:

静心默读课文的2-7自然段,哪些词句最让你感受到先生的民族气节,请在旁边写下你的批注。

 

2)交流反馈,点拨提炼。

小组之间交流自己写的批注。

A一组上台交流。

交流批注内容,师随机点拨:

蓄须明志  先生蓄须明的是什么心志?

你能用课文中的语言来说吗?

指读: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梅兰芳?

PPT 师生合作读蓄须明志的片段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3引导体会先生的爱国和民族气节。

先生是演旦角的,蓄须意味着什么?预设:不能演戏了。)

还意味着什么呢? (预设:没有经济来源,他都要卖掉北京的房子了。)

那可是他家的主宅啊,当时的梅兰芳只有这一种选择吗?

可以选择剃掉胡须,上台演出,就有丰厚的报酬啊,但是先生是怎么做的呀?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PPT: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他宁愿卖掉北京的房子,也不要给日本人演戏齐读句子读出他的决心。

此时,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梅兰芳?

B第二小组上台交流。

PPT: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交流批注内容,师随机点拨

PPT: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丢了性命

 

这真的是一场大病吗?从哪里看出来?

预设:滚烫滚烫的,连用了两个滚烫。很多药,差点丢了性命)

这场大病,梅兰芳是怎么得的呢?

4观看一段视频(关于描述梅兰芳要求朋友帮他打针的感人画面)。

5交流观后感受:你被视频中的哪句话震撼了?你感受到了什么?

梅兰芳到底是为了怎样的一场演出,要拒绝,险些丢掉自己的性命呢?是日本侵略者要庆祝大东亚圣

6阅读相关资料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通常来讲,大东亚战争是指日本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动的所有战役!涵括东亚、南洋的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其目的是为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大东亚共荣圈”,而与英国、美国等同盟国势力争夺殖民地。这个名称是在1941年12月12日确定的,其意义为“为大东亚新秩序建设而进行的战争”。日本侵略的国家有:中国、缅甸、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新几内亚、朝鲜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抗战损失调查:伤亡350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6千亿美元。

这样的一个庆祝会,梅兰芳会去参加吗?(不会)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去参加,这就是梅兰芳身上的民族气节,在民族大义面前,先生放弃他热爱的艺术,生活的困顿,他可以忍受,甚至连自己的生命他也可以置之度外,这就是他身上高尚的民族气节。课文的最后是这样高度评价梅兰芳齐读。

PPT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敬佩!

 

小结: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认识的梅兰芳,如果同学们想更多地了解梅兰芳先生老师有几个小建议: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PPT

1、阅读相关书籍,如《梅兰芳回忆录》、《梅兰芳全传》等,了解梅兰芳人生各个阶段的故事。

 2、上网搜索梅兰芳的剧照、影片,欣赏梅兰芳的风采。

 3、阅读梅兰芳的其他故事。 如:“1+x”联读P131 《梅兰芳学艺》,作业本P81《看戏》。

 4、采访身边的京剧爱好者,并做好记录。

 

 

第四板块:阅读链接,学以致用

 

1、自主阅读,尝试概括。

试着用多件事串联的概括方法连起来说说《难忘的一课》的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

(1)  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写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我”看到年轻的台湾教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

第二件事:年轻的台湾教师领“我”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

(2)  串联事件概括。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看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之后又领“我”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

3)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我”和台湾教师的爱国情怀,圈、划出来做批注。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难忘的一课》板书: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参观)    中国历代伟人像

    (看到)  (领)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台湾教师  (教)   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

 

 

本课作业链接:

1阅读相关书籍,如《梅兰芳回忆录》、《梅兰芳全传》等,了解梅兰芳人生各个阶段的故事。

 2上网搜索梅兰芳的剧照、影片,欣赏梅兰芳的风采。

 3阅读梅兰芳的其他故事。 如:“1+x”联读P131 《梅兰芳学艺》,作业本P81《看戏》。

 4采访身边的京剧爱好者,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23*梅兰芳蓄须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梅兰芳      藏身租界、深居简出     蓄须明志      设法生病

不再登台 虚度生命      卖房度日      险丢性命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日本侵略者     不断纠缠              多次逼迫      强行上台

 

 

 

 

 

 

 

 

 

 

教学反思:

 

看到《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我就在想,如何让我的学生能更快的接受这个人物以及这个人物身上的故事。所以在课前我自己做了大量的资料查阅,积累了有关梅兰芳的相关故事,用典型的事例来烘焙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得梅兰芳这个人物形象能够更深入的进入到学生的视野中,引起学生的感官条件反射,同时我也会加大对梅兰芳细节品质的引导,通过相关的影视作品和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再结合当时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优良品质。如若我是一名学生我相信我学习到这些就已足够了,如若能把人物品质深入人心做好实际生活中的点滴,那么效果就会更加明显了。

基于以上几点我做出了如下的准备:

  1介绍梅兰芳本人

  2介绍背景资料

  3围绕梅兰芳找出相关的故事视频等;

4升华主题,悟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展开精读学习。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在一旁进行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透过重点的句子、词语反复体会,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随机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到了梅兰芳大师高尚的人格和爱国情怀。

整堂课下来觉得自己的状态调整的还比较不错,但是还是应该更加贴近学生,融入学生们的心灵,做好自己的引路人的角色,加把劲!

 

《梅兰芳蓄须》评课稿

吴小青

感谢徐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扎实有效的《梅兰芳蓄须》一课。徐老师执教的《梅兰芳蓄须》是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统编版语文教材有意识改变现状中精略读课型不分的状况,加大了两种课型的区分度,并且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的延伸。小学语文教材从统编本三年级上册开始,设计安排了略读课文,整个小学教材课文228篇,其中略读课文97篇,占到了总体的42.54%,可以说快赶上阅读教学的“半壁江山”了。编者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运用相应的学力来完成对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其次,通过研读《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将略读课文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三维目标的达成要求上也大相径庭。

了解了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三维目标达成度的区别,我们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目标设定的时候,就要有所思考,把握好教学中的度。

基于以上理解,我们再来谈谈徐老师的课,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略读课文中字词教学的要求应明显低于精读课文。

一般情况下略读课文只要求学生“认识生字”,没有理解词语、积累词语的要求。这就告诉我们: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字词教学一般不作重点。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引领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借助动作演示等多种策略理解字词意思,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字词理解一般不作重点的解释与赏析。在这节课上,徐老师利用专门的字词检测环节,对词语进行了分类,理解了“斩钉截铁”等四字词语的意思,处理了多音字“宁”,很用心,如果是一篇精读课文,此环节是值得点赞的,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就感觉有点“过”,不管是时间分配还是环节设计上。

2.略读课文应关注学生学法的迁移运用。

精读课文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并且给出了明确的路径,略读课文却更关注迁移运用学习方法,开展不同方式的阅读。统编本教材让学生自主运用“带着问题默读”“边默读边圈画”等方法学习课文,大胆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充分体现略读教学的特点。有了鲜明的目标指向,我们就能确定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以下三点:(1)把握课文大意 ;(2)自主学习、交流感受 ;(3)沟通课内外,适度拓展延伸。所以,略读课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了解“写了什么”;说说“有什么感受”;看看“哪些地方你的印象特别深”,从课内引向课外,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基础。在徐老师这节课上,他已经很有意识地进行此目标的达成,处理得相当好,很值得我学习。在检查了生字词的学习后,徐老师让孩子抓课文的关键词来概括梅兰芳拒演的五件事,做到由扶到放。紧接着徐老师用主问题:梅兰芳在一次次的绝演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危险和困难,哪一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你默读课文的2——7自然段,用“——”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用“”圈出关键词,并简单写写你的体会。引导学生学习,将“默读、圈画、批注”等要求穿进任务里,但在交流“体会、感受”环节,教师牵引过多,分析过于细碎,学习活动二和学习活动三这两环节个人认为可以合并,省下一些时间让孩子读书。其实这种现象就是我们自己的影子,项项任务都不想放过,什么都想抓,什么都不想放,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在这一点上,钱正权老先生的一番话可能会给我们一点启示,他说:抓住一点,一课一得。所以,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因此抓住一点,一课一得即可。至于抓哪一点,不妨看“阅读提示”。其实钱老在间接地告诉我们:解决了“阅读提示”的问题,便是略读课文的所得。

以上的琐碎之言权当抛砖引玉,让我们一起向略读课文教学更深处思考,祝愿我们每位萧江小语人的语文课,越上越精彩,上完越来越有成就感!谢谢大家!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中段语文组一人一课徐捷《梅兰芳蓄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