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组主题教研评课--郭斯斯《做一个钟摆》

分类: 主题教研活动 |
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
学校:
项目名称 |
主题教研活动评课 |
项目负责人 |
温玲玲 |
|
活动时间 |
2019.5.14 |
活动地点 |
少年宫办公室 |
|
活动主题 |
《做一个钟摆》 |
主讲(主持)人 |
温玲玲 |
|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
科学组教师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在郭斯斯老师完成执教后,科学组成员在少年宫办公室进行评课活动,由温玲玲老师主评,成员们一起对本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归纳。
评课内容: 郭老师自我反思:学生实验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如组装摆时,学生在将绳子绑在筷子上遇到了困难,造成实验时间不足;改进措施:可以让学生用透明胶粘连代替绑绳子的过程。 林景理老师:教师演示实验所用材料不明显,学生不方便观察;改进措施:用投影放大到屏幕上:改用显眼的材料替代。 温玲玲老师:在活动三中重心概念提出有点赘述;改进措施:在学生提出重心时追问“什么是重心,怎么找重心”,然后自然引出重心概念并通过视频演示寻找重心的方法(必要时可以教师演示方法)帮助学生掌握。 方明明老师:板书书写时间偏长,字迹不够清晰;改进措施:提前准备写有关键词的纸张,用张贴的方法代替书写。 |
|||
签到栏(添加签到照片) |
|
|||
过程确认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做一个钟摆》评课稿
温玲玲 2020.5.15
5月13日(周三)郭斯斯老师在五(1)班进行第一次试教《做一个钟摆》,5月14日在五(2)班为正式上课。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教学重难点也把握得很好。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做一个钟摆》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七课。郭老师在第六课内容的基础上,设置了新问题——有无胡萝卜及胡萝卜的位置对摆快慢的影响。通过对多种不同摆的研究,学生认识到这几种摆是从不同方面改变摆长,影响摆的快慢,最后利用所给材料通过调节摆长(改变重心)的方法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
第一步,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与摆锤重量、摆幅无关。
第二步,出示新摆,引发冲突。摆的快慢不仅和摆绳的长短有关,还和摆锤的长短、有无胡萝卜也有关系。结合本节课和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影响摆的快慢的真正因素其实是摆长。
第三步,小组合作解决冲突。实验活动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郭老师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做实验来继续研究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胡萝卜的位置,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并提示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最后学生分小组共同合作完成这个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根据学生小组实验得出的数据,让学生总结出:胡萝卜位置越往上,摆的越快。这一环节的设置,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全班参与提高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最后一步,展示学习任务:制作一个60秒摆60次的钟摆。这一个环节有些仓促。建议让学生先讨论如果钟摆的摆动快了或慢了要如何调整,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分组制作,然后让相邻小组互相检验其他小组的“钟摆”。最后全班进行评价与反馈,将知识层面提升到应用层面。
其他一些小的建议:1.教师演示实验所用材料不明显,学生不方便观察;2.课前做好预设,提前准备好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重心概念提出有点赘述,最好一步到位。4.板书不够清晰,最好用板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