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萧江三小校本培训1
萧江三小校本培训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985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5、王戎不取道旁李集体备课

(2020-01-07 23:21:54)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平阳县萧江镇第三小学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黄小燕

活动时间

12.13

活动地点

小会议室

活动主题

学习文言文的策略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主 讲 人

黄舒要

参加对象

组全体教师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教研组成员认真研读这课教学内容及其与相关知识的联系,谈论各自的教学设想。

2.明确本课教材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3.教研组成员仔细推敲黄小燕老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修改意见老师认为古文教学应该在诵读老师认为课堂活动设计要丰富;老师认为拓展联读部分可适当增加;老师认为难点词汇教学设计要突出。

4.教研组成员共同理清思路,确定教学设计方案。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每个人谈论了自己的观点,对古文教学有有了更深的认识。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25、王戎不取道旁李集体备课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生字。

2、理解词句,明白李树道旁多子必苦的道理,体会王戎的形象。

3、借助注释,加以创造,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内容,明白李树道旁多子必苦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注意顺序和详略。

教学过程:

一、链接旧知,引入古文

1、读一读单元导语:

课件出示第八单元导语:时光如川浪淘沙 ,青史留名多俊杰,让学生齐读,说说什么意思?

2、认识历史上的神童:

课件出示三张图片,说出这些神童的名字?(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王冕学画)

3、认识王戎。“戎”是生字,课件出示:戎字由两部分组成,外面的的戈表示兵器,里面的一横一撇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是个会意字,一看就知道指武器。ppt介绍资料:王戎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神采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等。

4、读课题,识文言文。齐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注意停顿。说说课题的大意。

出示课件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古代人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语言特点非常精炼。

5、介绍《世说新语》。课件出示资料。这本书是怎样叙述这个故事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学提示。师:学习文言文,贵在诵读。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请看老师提出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戎  尝   诸多  竞走  唯一

3、读文言文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即词句间的停顿和韵味,你们还想读吗?

4、听老师范读,在文中划出“斜杠”表示停顿。

5、师:古代的文章师没有标点的,到了汉代才出现了用以表示文章停顿的句读符号。(出示无标点课文,学生读)古代的文章都是竖着写的,你会读吗?(出示竖排课文,男女生各读一遍)

5、小结:文言文,就是需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句。

导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请看老师的第三个阅读要求。PPT出示:阅读要求三:结合注释以及我们学过的方法,你能读懂这篇课文吗?

1)学生自读自悟

2)全班讨论,教师相机交流:“诸”是个生字,课文后面的注释里没有它的解释。可以联系以前的积累来理解字词,“各位”可以说——诸位;“万事顺利”可以说——诸事顺利;很多小朋友可以说——诸小儿;“尝“在这文中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  (1)品尝  (2)曾经 (3)尝试

3)师: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大家说一说?

4)朗读指导:读出轻松、快乐的语气。

2、学习第二句。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你的头脑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想象一下,我们就是诸儿中的一位,看着满枝沉甸甸的李子,你们想吃吗?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兴奋、喜悦、激动的心情。

3)诸位,我想采访采访你们,你准备怎么“竞走取之”?(跳、爬、捣......)

谁来说一说?

4)这里的竞走是什么意思?可是诸位,你们跑啊,跳啊,捣啊,真热闹,真开心啊!可是瞧瞧你们的身后——唯戎不动。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谁来读好它?(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能看到这一动一静的画面,这就是对比写法)

5)迁移运用,对比想象。

就在大家争先恐后去摘取树上的李子时,你们想象一下,王戎还会在哪些方面表现得不一样呢?(从神态、心理方面进行对比)

诸儿-------,唯戎---------。

3、学习第三、四句。

导学”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思考:王戎为何一动不动?他是怎么解释他不取道旁李的?王戎的猜测正确吗?找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一下。

2)这里面有一个字在古文里经常出现——“之”,它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他”“她”“它”,这里的两个之分别指的什么呢?

3)文言简练的语言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是它独有的魅力。这是全文唯一一处语言描写,简简单单一句话,尽显王戎之聪慧。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讨论交流,感受形象。师: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四、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你还想知道王戎的其他故事吗?推荐阅读:王戎观虎、王戎死孝的故事。

2、《世说新语》像这样有意思的故事还有很多。推荐阅读:鹤立鸡群、渐入佳境等故事。

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自幼聪慧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