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萧江三小校本培训1
萧江三小校本培训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985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棉花姑娘》

(2019-06-17 09:40:14)
分类: 一人一课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萧江三小

项目名称

主题试教

项目负责人

胡小平

活动时间

2019615

活动地点

一(4)教室

活动主题

棉花姑娘

主 讲 人

胡丽珍

参加对象

高段语文老师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一、首先由胡丽珍老师阐明本课的教学思路,教后感想等;

二、教研组内成员集中一年级办公室集体评课

繆老师:让学生带着这份内心的体验转换角色进行朗读: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现在最想,最希望的是什么呀?

章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盼望”一词之后,教师提问:“谁能用‘盼望’说一句话?”这样不仅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而且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最后,我们语文老师进行集体讨论。



活动反思

与建议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胡丽珍

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本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意义又富有童趣。全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小动物给自己治病,介绍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角色丰富,叙事完整,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全文遵循了课标提出的“学生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目标。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感受了阅读的乐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一定的识字量,学到一些识字写字和阅读的方法。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较差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课堂的有效调控,直观影像和趣味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会写“病、医”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请求的语气。

3.初步感知课文,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益的鸟类和昆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会写“病、医”2个字。

2.读通课文,读好对话。

教学难点:读好对话。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植物朋友,瞧,是谁呀?(课件出示:棉花)

2.板贴课题,学习生字。

1)教师板贴:棉花姑娘。利用汉字的造字方法——形声字,认识生字“棉、娘”。

 

2)指导读准“娘”的轻声,教会学生怎样读准轻声。

3.棉花姑娘雪白雪白的,叶子碧绿碧绿的,长得多漂亮啊!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喊出她的名字!齐读课题。

板块二:故事激趣,整体感知

(一)听故事。

1.放视频,让学生听清故事。

活动一:

1.标出自然段。

2.听故事圈一圈:棉花姑娘请了哪些小动物帮忙治病?

 

2.初步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初步理清故事脉络,完成填空。

我会说:

棉花姑娘          ),她请(        )、(           )、(      )给自己治病,最后(             )治好了她的病。

 

板块三:初读,检查识字读句

(一)初读课文。

活动二:

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同桌合作,认读生字。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奇、瓢、颗、碧、治、然”。

2.开火车检查生字。归类出示三组生字:上下结构的字(碧  奇);左右结构的字(治 瓢);两个四点底的字(燕 然);带口的两个字(吐 啦)。

3.指导读好语气词:啦、啊、吧、呀……

4.读无拼音的生字。

(三)指导读句,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长句,学生自由读句子。

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

2.指名读句子。

1)读第一句。

A.认识蚜虫。

B.指导读出厌恶的语气。

C.学习生字“病”。

2)读第二句。

A.指导读出盼望的语气。

B.学习生字“医”。

3)读第三句。

A.学习叠词“碧绿碧绿、雪白雪白”。ABAB式词语:表达效果更明显,显得更“绿”更“白”更美。

B.拓展积累叠词。

C.指名读好第三句。

(四)指导对话,学习字词。

1.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都请了哪几位医生呢?(板贴: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

2.活动三:

认真读一读课文第2到第4自然段。

     用“-- ”画出棉花姑娘说的话。

     用“~~~~”画出小动物说的话。

 

1)读第一次对话。

A.指导读出请求的语气。

B.根据语境学习词语“别人”。

2)读第二次对话。

A.指导读出着急的语气。

B.借助图片理解“树干”,学习生字“干”。

3)读第三次对话。

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五)小结

最终是七星瓢虫这位医生吃光了蚜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那棉花姑娘和七星瓢虫又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倾听他们的对话,并试着演一演。

板块四:仔细观察,认真写字

1.指导写“病、医”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2.学生描红、仿写。

3.展示点评。

 

 

板书设计:  

棉花姑娘           

燕    子     捉空中飞的害虫          

啄 木 鸟     捉树干里的害虫           

青    蛙     捉稻田里害的虫     

七星瓢虫

《棉花姑娘》评课稿

                          章美君

                                                                                                                                  

    听完胡丽珍老师带来的《棉花姑娘》一课,我受益匪浅!《棉花姑娘》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此次胡老师向我们展示的这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然。丁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切规范,教态自然大方,教学基本功扎实,完全具备一个优秀教师的素质。我觉得,胡老师的这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 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丁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如课题中“棉花”和“姑娘”应读轻声的教学,又如,“姑娘”的偏旁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字形象地字形分析等教学丝丝紧扣,学生学得非常扎实。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丁老师运用了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分散识字体现在随着文本的深入逐一进行:如“姑娘”、“啄”、“蚜虫”、“盼”、“治”等生字的教学。研读完课文之后,再集中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认读,再去掉拼音开火车认读。以多种形式,巩固了对生字的掌握。                                                               

    二、注重情境创设,关注情感体验                                                               

    一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总是渗透着作者的一定的情感和态度,要使学生真正能理解和体会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去,去感悟文中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去体味文中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在朗读教学中,胡老师十分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进行情感体验。例如:老师引导学生去想象病中的棉花姑娘盼望有医生来为她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以及燕子、啄木鸟、青蛙这三位动物朋友虽然很想为棉花姑娘治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那份无奈与遗憾的心情,让学生带着这份内心的体验转换角色进行朗读: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现在最想,最希望的是什么呀?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着急的心情。 这样一来,学生很快就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读起来感情十分投入。通过朗读,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于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者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如在出示蚜虫的图片时一并录音介绍有关蚜虫的知识,使学生对蚜虫有更多地了解。介绍七星瓢虫的时候,以七星瓢虫的自我介绍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以七星瓢虫的身份向棉花姑娘作自我介绍。然后拓展介绍了其它许多种瓢虫,明确了哪些瓢虫是益虫,哪些瓢虫是害虫,使学生对瓢虫家族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仔细听的习惯。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四、评价语言丰富而具有激励性                                                               

    教师到位的评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可以把课堂教学提升到一个深层次的境界。胡老师在这节课中也让我们感受到她语                                                                                                                                   

    言的魅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她的评价语言又是那样的贴切,自然,丝毫没有脱离课文的语言环境。如:“谢谢你告诉我这个好方法!”“你真聪明!”“你真会读书,不仅体会到棉花姑娘的美,连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都能体会到,真了不起!”“同学们听得可认真啦!”“讲得非常棒!”“读得真好!”“笑得真美!”“真标准!”“真响亮!”等等,这样的评语,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鼓励,能让孩子们有很大的满足感,使他们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五、注重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盼望”一词之后,教师提问:“谁能用‘盼望’说一句话?”这样不仅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以致用,而且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的意思,并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到“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将病愈后的棉花姑娘写得很美。然后胡老师又问:“生活中,你见过碧绿碧绿的什么?雪白雪白的什么呢?”并相机出示拓展填空的练习,让学生口头填空。这样的词语教学,就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又更有利于将所学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言语结构中去。另外,我还想提一点小小的建议。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很健全,说话往往不够连贯、完整。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听清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之后,用完整的句子进行回答,并要求回答问题时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以上是我对胡老师这堂课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棉花姑娘》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棉花姑娘》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棉花姑娘》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棉花姑娘》

高段语文一人一课《棉花姑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