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定律的整理和复习》主题教研

标签:
教育 |
分类: 主题教研活动 |






----萧江三小 潘少红
一、充分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目标达成有效。
复习课的特点主要是知识的再现、知识的整理、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应用。徐老师在新课开始,直奔主题“今天我们要进行运算定律的整理和复习。”紧接着徐老师出示课前收集的学生做的6道简便计算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题的计算过程,然后指名学生说说这些题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简便,徐老师据学生的回答依次进行板书出5条运算定律和2条运算性质,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对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按一定标准分类。当然,学生的回答是没有秩序的,它只是知识的再现。这时,徐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书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将各种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的网络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这样获取的知识印记是牢固的、稳定的。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学生主动参与了回顾与整理的全过程。 徐老师利用课前收集学生做的6道题目,放手让学生“看” “说”。
三、充分抓了典型易错题,素材选择有效
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计算题中最常见的一种计算,也是计算题中最为灵活的一种,能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在简便计算中学生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徐教师收集了一些学生平时容易做错、易混淆的典型例题让学生独自找出这些题分别错在哪,圈出来并改正,然后针对错例逐个分析。及时了解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25×(4+40+56)这道题时,出示学生的两种做法:一种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另一种先算小括号的方法。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做题目时要认真观察运算符号和数据特点,能简便的简便,不能简便的要按四则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徐老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治病又防病的目的。
这里我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徐老师在前面的教学中让学生对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分类的时间是否花得多了些,导致后面时间比较紧。我个人认为这里应该简单些。主要是对典型错例要分析详细些,让学生理解透彻些,防止以后的错误。
总之,本堂教学设计,徐老师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贯穿始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会到整理知识的好处,感受到简算的优越性,使本节课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算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