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段语文教研活动之主题试教《祖父的园子》

(2018-05-30 10:26:44)
分类: 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萧江三小

项目名称

主题试教

项目负责人

胡小平

活动时间

2018328

活动地点

四年级办公室

活动主题

《祖父的园子》主题试教

主 讲 人

徐丽新 方彩立

参加对象

高段教研组成员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一、集中五年级办公室集体备课—《祖父的园子》。章伟老师讲述自己的教学思路。

二、高段语文老师相互交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活动反思

与建议

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学思路更为清晰,更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

萧江三小语文高段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萧江三小    杨小小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主要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园子里的快乐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包含了真情实感。体会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与快乐及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景物之自由”。

    2、赏读“景物” 、“我”之自由,感受祖父园子的自由、快乐,体会祖父的爱。

    3、体会“反复”、“借景抒情”、“抓最典型事情”的写作手法,通过小练笔进行迁移仿写。

教学重点:赏读“景物”、“我”之自由,感受祖父园子的自由、快乐,体会祖父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反复”、“借景抒情”、“抓最典型事情”的写作手法,通过小练笔进行迁移仿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原著导入,引出自由。

1. 出示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2.引出课题。这是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下的心声。在《呼兰河传》里,她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第七课——《祖父的园子》。

3.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 :蚂蚱  倭瓜  樱桃  蚌壳  水瓢  啃树叶  毛嘟嘟  蓝悠悠 

(2)纵观这些词语,加上你事先对文本的了解,你初步觉得——出示句式:

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的园子。(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快乐、自由……)

二、赏读“景物”之自由

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五彩缤纷、应有尽有、快乐、自由……)的园子。打开课文,大声地、自由地读17自然段,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完后,把看到的事物圈出来。

1)出示段落,学生自由交流反馈。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2)纵观这一段,你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3)(哪个字重复出现?)这“就”字在文中出现了10次,(读)像这样某个词重复出现的方法叫反复。(板书:反复,齐读)。采用反复手法的句子读起来特别有节奏感。老师用诗歌的形式把这段话进行了组编,谁来美美的读一读。(见课件)

4)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画面,待会儿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5)说说看到了什么?

6)你感觉这里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无忧无虑的……)好,就把“自由、欢快”的语气送进去读一读。

7)先自由练读。前7句话,每人一句,谁愿意来挑战。最后一句齐读。

8)其实,祖父的园子里还有很多事物是自由的,大胆想象,仿照句式来说说。可以选一句说,也可以选二句。

                   )了,就像(          )似的。

                )愿意(       )就(            )。

9)是呀,还有很多事物呢!老师也写了一段话,让我们带着自由欢快的语气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谷穗动了,就像在跳舞似的。

蜻蜓飞了,就像在溜达似的。

蝴蝶采蜜了,就像在舞蹈似的。

蚂蚱跳了,就像在玩蹦床似的。

冬瓜愿意长多胖就长多胖。

甘蔗愿意长多甜就长多甜。

李子树愿意结几个李子就结几个李子。

樱桃树愿意结一千个樱桃就结一千个樱桃。

10)总结:这正如作者文中所写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11)所以,在萧红的眼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         )的园子。(自由、快乐、无忧无虑……)(板书:自由)难怪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这样称赞到:这是一幅多彩的风景画!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表达方法就叫——“借景抒情”。(板书齐读:借景抒情)作者就是借这些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自由的心情。

三、品读“我”之自由

1.祖父的园子是自由的,那萧红在这个园子里自由地做过哪些的事情呢?

学习清单:

1)快速默读4——15自然段,找一找“我”在园子里自由地做了哪些事。(独立完成)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合作完成)

3)哪件事写得最具体?说说理由。                    (讨论交流)

2.小组汇报:

1)交流表格内容,齐读一遍。

2)详写的是铲地(5——12自然段。)

A写得最长;写出了人物的语言(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把事情写具体可以抓住人物的对话来写。)——师生合作情境对话

B写出了人物的神态——祖父的笑

仔细看看这一段话,祖父的神态自始自终都是在——(笑)读(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标红)

师:这是一种(    )的笑?(疼爱的,呵护的,宽容的,慈爱的笑……)把刚才的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谁来说一说?

言语练习: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     );

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    );

无论我做了什么,哪怕做错了什么,祖父仍然是(      )。

所以许多年以后,当萧红回忆起来,她这样写道:“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PPT出示)

祖父的笑里包含这浓浓的爱(板书:爱),正因为有祖父的爱,我才能在园子里自由自在,(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3.其实园子里还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儿,这里选有代表性的事情来写。这就是优秀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写最有典型的事情,写心中最真切的感情!

4.过渡:正因为祖父的园子充满了(自由),充满了(爱)(手指板书),所以作者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为什么会如此的刻骨铭心呢?这和她的经历有关:

     (配乐)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父亲对萧红很冷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萧红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祖父时时把多纹的手放在我肩上,------对我说‘快长大吧,长大就好了’”。

   无论她经历怎样的逃亡和饥饿,无乱她面对怎样不幸和苦难,祖父的爱就像一束(阳光温暖着她),她在《呼兰河传》里深情地写道:

    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憎恶与冰冷之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着温暖和爱的方向,怀着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师:此时的园子还是一个普通的自由的园子吗?(爱的天地、精神家园)

(板书:家园)

5.让我们再一次地读读这一句话,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PPT)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6.还原作品,推荐阅读。

 《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选自——(生)《呼兰河传》,著名作家茅盾这样评价——(生)“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为什么又说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呢?要想解开心中的谜团,途径只有一个,让我们一起走进《呼兰河传》,好好去阅读一番。

四、想象练笔,放飞自由。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手指板书)——反复、借景抒情这两种写作表达方法。下面就让我们学习本文作者的写法,放飞你们的自由,描绘你们的快乐。比如曾经我们去春游,去田野、去果园、去公园等等,写写你眼中见到的,心中感受到了。

2.学生练写、交流。

板书设计:           7*祖父的园子

                                           反复

                 自由                   借景抒情

                       

                       家园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萧江三小    胡小平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萧江三小   章美君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读中悟

课前准备: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建构萧红形象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参观一座园子。这是八九十年前我国东北呼兰河边的一座园子,园子的主人--一个是祖父,一个是“我” 。

2、这里的“我”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对于萧红你了解多少呢?(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萧红的资料)

3、萧红出生于1911年,她的代表作是《呼兰河传》,《我和祖父的园子》就节选自这部小说。如果萧红今天还活着,整整101岁了。那么《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时的萧红有多大呢?猜猜看。

4、虽然我们不知道她的准确年龄,但是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那时的萧红一定是一个--孩子。哪些段落的描写让你看出萧红是一个孩子呢?请选择一段读给大家听。(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指导易读错、写错的字。比如:“穗”和“韭”的写法)

二、找寻“诗”的味道

1、在这篇文章中,哪一段文字让你感觉读起来很舒服,很愿意读呢?

2、读读你们喜欢的段落,我想,你们一定能发现这些段落在写法上的共同点。(学生读,思考,交流)

3、这些段落语言都很简洁,读起来很舒服。你们瞧,我们把第 段换换形式。(在学生选择的段落中任选一段,变成诗的形式) 比如第13自然段,可以改写成:

花开了,

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

句子这么一排列,文章就变成一首诗了。来,让我们读一读,看看是不是真的像诗一样朗朗上口。

4、这篇文章中很多段落的语言都像诗一样轻快、明丽,来,再读读这一段。(可把34等段落也以诗的形式让学生读)

5、怪不得著名作家茅盾这样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

出示: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6、茅盾先生说《呼兰河传》是一首叙事诗,那么,在《我和祖父的园子》中萧红写了那些事情呢?画出来。(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

7、她是怎么写的呢?

出示:

祖父栽花,我也栽花;

祖父拔草,我也拔草;

祖父种小白菜,

我就跟在后面把下了种的土窝溜平。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浇水;

只是把水洒向天上。

……

8、师生分角色读。(省略号处添加诸如:祖父喝水,祖父摘下草帽扇风……)

9、瞧,多有意思的一首叙事诗。

三、找寻“画”的美丽

1、而且,不仅是一首叙事诗,还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呢。

2、在这一幅幅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幅?请你把相关的文字念给大家听。

3、第2自然段教学预设:

(1)如果让你为这一幅画面取一个名字,你取什么?(蜂飞蝶舞,生命,色彩缤纷……)

(2)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

(3)当你走进这样一个园子,身前身后环绕着这样美丽的蝴蝶和蜜蜂,你最希望什么事情发生?谁来读?让我听到你的快乐!

4、第13自然段教学预设:

(1)你还喜欢那一幅画?

(2)你喜欢的这幅画里有什么(太阳、花、鸟……)

(3)如果真的让你画出这幅画,你应该让什么占据主画面?(倭瓜,黄瓜,玉米)

(4)读这几句话,你打算怎么画它们?

教学预设:

倭瓜:有的爬上了架,一排排的,很整齐,有的爬上了房子,高高的在房顶晒太阳。

黄瓜:有的花盛开着,有的花打了蔫却没有黄瓜,有的结一个大黄瓜,沉甸甸地挂着。

玉米:有的长得很矮,也许只有一米高;有的长得很高,两米都要多。

(5)这些高矮胖瘦的凑在一起一定不美,但是,我想你这样画一定有你的理由,你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无拘无束、自由)

出示: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6)读这几句话,是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自由。(想……就……)

(7)自由的不仅仅是倭瓜、黄瓜和玉米,还有--(还有蝴蝶)齐读句子。

自由的也不仅仅是这些动物和植物--作者也是自由的。读3-12段,也用这样的句式说说“我”的自由。

6、是啊,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真是一个任性的小萧红!从这任性中我们还听出了萧红童年的生活就是一首歌,一首怎样的歌?

7、让我们一起读3-12段,我读和祖父有关的句子,你们读与萧红有关的句子,再来体会萧红的任性和自由。

8、自由的萧红,自由的万物;快乐的世界,快乐的萧红。可是,为什么茅盾先生却说--《呼兰河传》是一首凄婉的歌谣。

四、聆听“歌”的凄婉

1、同学们也许不知道,但是萧红的朋友们知道,萧红自己也知道。

他们知道--

重男轻女的父母从小就不喜欢是一个女孩的萧红;

曾经她因没有钱交房租被困在旅馆之中;

曾经她因为无力抚养,把自己的孩子送给他人;

曾经她的第二个孩子因病夭折;

曾经她三年间生活过五个城市;

曾经她孤零零一人病在香港……

以至于她独自长叹:“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2、同学们,从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中,几个生活片段中,你感受到成年后的萧红又是个怎样的萧红?

3、是的,萧红的生活是悲惨的,是凄凉的,可是,她在生命的最后四年写成的《呼兰河传》中,我们看到她的童年却是那样幸福,那样快乐,那样自由。

我想想问问萧红,在颠沛流离时,在孤独时,你为什么把童年写得那么自由,那么快乐,那么幸福?

4、是啊,现实的凄凉愈发使回忆变得那么美好,美好的回忆衬托得现实愈发凄凉。所以了解她的茅盾先生说--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首歌,一首凄婉的歌。

五、回归全文

同学们,这就是真实的萧红,她倔强的性格在铸就她生命的同时,也铸就了她的文字,她的文字又延续了她的生命,使得许多年后我们又看到了她和她的祖父在园子里嬉戏的场景。(出示插图)这一幅画不仅定格在萧红的生命里,也通过她的文字定格在我们的眼前……

 

 

 

 

六、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园子的自由:动植物  比喻 排比 拟人

               我的自由:栽花

拔草

种小白菜

铲地

浇菜

……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萧江三小    夏海虹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品,走近作者。

揭题,它的作者是近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课文《祖父的园子》是《呼兰河传》中写得最纯美、最快乐的一个章节。

(板书:《呼兰河传》 萧红  祖父的园子)

二.结合导读,初读课文。

1出示问题

•在这篇文章里,“我”都想起了些什么,眼前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在“我”眼中,这是一座(   )的园子。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2自学要求

•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围绕问题,静心默读,试着在课文旁做批注。

•与同桌交流初读课文的体会与发现。

三.交流发现,体会情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交流: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些什么,眼前仿佛又看到了什么?预设:

•想起了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栽花,在园子里吃黄瓜、捉蚂蚱……

•想起了园子里的蝴蝶、蜜蜂、蜻蜓……

•仿佛看到了黄瓜、玉注、倭瓜……

(板书:人——祖父 物——蝴蝶、蜜蜂、蜻蜓,榆树、黄瓜、玉米、倭瓜 事——拔草、栽花、吃黄瓜、捉蚂蚱)

.交流:在“我”眼中,这是一座(   )的园子。找出文中的段落来品读一番。

预设:

•生趣——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

朗读发现——色彩绚丽,短句子,像说话一样轻松。

•自由——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快乐——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练笔设计

引导:在朗读中,我们听出这是一位多么慈祥的祖父。萧红回答的语气是怎样的呢?课文可没有写,而是用白描的手法,这就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任选一处或一组说一说(课件出示)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说:“是的。”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  )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出示学生作文片断

外公翻地,妈妈浇水,我却躲在棉花林里乘凉。

可没一会儿,我就又钻了出来。随手折断几根薯藤,撇过来,撇过去,一条长长的“项链”就戴在脖子上了,一对“耳环”就挂在耳朵上了。我得意地在妈妈跟前晃来晃去,妈妈总是笑着说“臭美!”。

取下“耳环”,丢掉“项链”,我又来到田埂上,抽几根长长的狗尾巴草,串上一朵朵洗澡花。嘿,花环做好了。我把花环一会儿戴在自己的头上,一会儿放在外公的头上,又把它弄碎,往天上一抛。“下花雨!”“下花雨!”……(张婧)

•文本拓展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岁了,当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

总结:祖父的园子里,留下了作者儿时短暂的快乐,留下了一段温暖的记忆,留下了一段铭记于作者心中的祖孙情。

(板书:童年梦 自由心 祖孙情)

四.拓展阅读——作家笔下的童年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结束谈话

童年赋予我们生命与自由的同时,也让我们体味到了周遭世界带给的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我们的生命,成了我们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

让我们记住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丽!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萧江三小    毛小林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园子的景象以及和祖父在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我、祖父、园子构成了多彩的生活,给萧红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令她难以忘怀。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2、引读第二节。(读出园子的美和生机勃勃)。

3、自由读第13节。

我想,读着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

会出现一两个词——(无拘无束,悠闲,自由,随心所欲)

你的感觉和文中的“我”感觉相通了。读着读着,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

4、仔细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别的词句,可以划下来。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句式有„„就像„„似的„„,„„愿意„„就„„,一会„„一会„„)

5、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嗦?(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6、让我们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配乐朗读。)

7、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

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默读课文3-12节,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好笑的细节,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2、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第12段:我是怎么浇菜的?读读课文,找找描写我动作的词“抢拼尽了力气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一大瓢水冲下来,你浑身湿淋淋的,像只落汤鸡,你的心里呢?把你内心的自由畅快读出来。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头发都还在滴着水,可你却看着祖父傻傻地大笑呢,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乱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3、小结: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瞎闹,祖父铲地,我就乱勾,祖父浇菜,我就乱闹,漫步在园中,我们看到,无论我想怎么样,就——,想做什么,就——我完全是——。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1、其实,我在园中做过有趣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我曾经捉来一只大蚂蚱,把腿用线绑上,过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栓了一只腿,而蚂蚱不见了。我曾经在祖父拔草时,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盛开的玫瑰,红通通足有二三十朵,祖父还以为那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香气传得远呢!

2、小萧红在园中能这样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玩耍、瞎闹,祖父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默读课文,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3、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指导读句子。

祖父的笑中有慈祥,祖父的笑中有疼爱,祖父的笑中有教育,祖父的笑中有宽容。祖父的笑和爱一起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作者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常常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跟孩子似的。(课件出示)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配乐引读)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愿意爬上房,——,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我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

„„愿意„„就„„想„„就„„

六、拓展延伸。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快乐、幸福、回味、眷恋、对祖父怀念)

2、课文第一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写得很特别,体会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萧红出生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

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就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课题。

3、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想到了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忆起了对她百般呵护的祖父,作者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快乐自由的——,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

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

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

忘却不了,

难以忘却„„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的,于是,她就用最质朴的文字去表现它,珍藏它,写成了《呼兰河传》。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板书:

祖父的园子

 

高段语文教研活动之主题试教《祖父的园子》

 

 

 

 高段语文教研活动之主题试教《祖父的园子》


高段语文教研活动之主题试教《祖父的园子》

高段语文教研活动之主题试教《祖父的园子》

高段语文教研活动之主题试教《祖父的园子》

高段语文教研活动之主题试教《祖父的园子》

高段语文教研活动之主题试教《祖父的园子》

高段语文教研活动之主题试教《祖父的园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