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主题教研活动试教及课后交流

(2018-04-08 14:17:26)
分类: 主题教研活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萧江镇第三小

项目名称

主题教研活动试教及课后交流

项目负责人

陈盈盈

活动时间

2018.3.28

活动地点

科学实验室2 

活动主题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主 讲 人

陈盈盈

参加对象

科学组老师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陈盈盈老师进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一课的试教课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的动手实践实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桌之间的交流来加深对于本课内容的认识

    2、教学过程:旧知回顾。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        进行课堂实验: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现象观察;2)点燃细竹棒的反应。    实验结果交流与思考。知识整理与拓展。

3、课后科学组成员继续在实验室2进行课后交流活动成员们一起思考和修改教学设计

科学主题教研活动试教及课后交流

科学主题教研活动试教及课后交流科学主题教研活动试教及课后交流


活动反思

与建议

    

    通过本次试教,我们认为本节课教学程序合理,但在实验材料的处理上还需要多实践和改进,如改变实验中反应的装置,将反应的装置由小烧杯改为集气瓶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氛围较佳,动手操作实验也完成的较好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徐宪业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陈盈盈

一、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中4课。本课内容有三部分,分别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气体”。本课的第二部分,学生混合醋和小苏打时,将会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看到气泡的产生和听到嗤嗤声。这一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因为小苏打包含有碳酸氢根,当醋酸与小苏打反应时,一种新的物质——二氧化碳就生成了。本课部分的内容在安排上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因此,生能在本课中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知道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2.难点:利用与常见气体作对比设计实验判断未知气体。

五、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火柴、细竹棒、小烧杯、毛玻璃片、小苏打、白醋和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中烧杯、毛玻璃片、细竹棒、火柴、蜡烛、白醋和小苏打。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验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今天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了厨房里常用的两种物质——小苏打和白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师:先简单介绍“小苏打”(课件出示:食品中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疏松剂,用于生产饼干、糕点、馒头、面包等)。引导学生探索对这两种物质的观察方法。

2.学生认识小苏打和白醋,讨论观察方法(看、听、摸、尝、闻等)。

3.学生分组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具有的特点,并做好观察记录,完成实验记录单的表1

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

小苏打的特点

白醋的特点

 

 

(安全提醒:在实验室里观察物体在保证绝对无毒的情况下才能用尝的方法,如果遇到不知名的物质,不能轻易地尝试。)

4.交流汇报。(从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

(二)实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学生猜测混合后现象: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实验现象?

2.全班交流:你们准备怎样去观察实验现象?——看变化,摸外壁,听声音,闻气味......

(强调观察时候运用手、眼、耳、鼻等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多角度的获得观察信息。)

3.教师提示:将小苏打倒入白醋后要立即盖上玻璃片。

4.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作好记录,完成实验记录表2,教师指导。

2: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观察方式

观察到的现象

看变化

 

摸杯壁

 

听声音

 

 

 

5.交流汇报。(听到呲呲的声音、冒出气泡、杯壁温度下降和酸味变淡了等)

6.学生思考:通过实验观察后,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属于什么变化呢?为什么?

(三)验证:产生了什么气体

1.猜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大量气体会是一种什么气体呢?(板书:气体?)老师也很想知道,我们先给它取个名,叫“不明气体”。 它是不是一种新的物质呢?这种气体是哪种气体呢?我们怎样来判断呢?

(预设:学生可能根据自己知道的气体特点,或受课前活动的影响提出一些方法来判断。比如看它能不能燃烧、支持不支持然烧、跟空气比轻重等。肯定学生的方法,表扬与鼓励)

2. 学生分组实验:

要点:点燃细竹棒,伸进不明气体中,观察现象(注意:点燃细竹棒后再移开毛玻璃片)。

3. 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现象。(细竹棒在不明气体中立刻灭了)

4. 教师演示:将不明气体倒在蜡烛火焰上,请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

5.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根据汇报板书。

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不明气体倒在蜡烛火焰上,蜡烛马上灭了。)

师:根据刚才这两个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推断这种不明气体有什么特点?(板书: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师:我们找到了这种气体的两种特征,现在能判断这是一种什么气体了吗?(不能,符合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气体不仅只有二氧化碳。)

6.确定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师:虽然我们收集到的证据还不足以判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不过,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最终才得以确定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板书:二氧化碳)

简单介绍二氧化碳的用途。(课件出示)

(四)小结、拓展延伸

1.得出“化学变化”。

师:这节课我们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生成了一种新的气体——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什么变化呢?(板书:化学变化)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玻璃杯中留下的物体:剩在杯中的无色透明的液体还是白醋吗?谁能用简单的方法来证明?(再放一勺小苏打、闻一闻等方法)

师:白色的沉淀物还是原来的小苏打吗?你能有什么好办法来证明,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思考一下。

2. 小结:除了小苏打和白醋外,生活中还有许多物质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我们在后续的活动中将会继续研究。

九、作业设计

1.完成作业本。

2.找一找生活中的化学变化,举三例。

十、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科学主题教研活动试教及课后交流特点:                                     现象:酸味变淡

小苏打:白色,粉末状固体                           杯壁变凉

白醋:无色透明液体,刺鼻的酸味                   产生气泡(二氧化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