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萧江三小校本培训1
萧江三小校本培训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985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体备课《少年闰土》

(2016-11-18 10:22:56)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平阳县萧江三小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胡丽珍

活动时间

2016/11/15

活动地点

六年级办公室

活动主题

集体备课

《少年闰土》

主 讲 人

胡丽珍

参加对象

高段语文教师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一、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二、组员自由讨论。

三、形成新的教学思路。

活动反思

与建议

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学思路更为清晰,更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17.少年闰土

尚雪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学情分析:

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很难理解,教师要注意指导。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预习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中的特殊部首:

     拜(手);允(厶或儿);畜(亠)。

  (2)正音。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3、质疑。

  (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

 (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⑴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

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⑵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

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

(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抓重点次与理解句子的含义的方法。)

五、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

  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

六、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17.少年闰土

缪迎春

  一.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4、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6、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

  (1)正确读出下面词语

  猹  胯下  祭祀  装弶  秕谷  鹁鸪  獾猪  胡叉  值年  潮汛

  (2)解释下面词语

  其间    仿佛年纪    熟识  无端  伶俐  如许  无穷无尽

  2、看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是个什么样的少年,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哪里描写了图上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2、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再抽生背诵。

  3、这个自然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写闰土的,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样的特点?(从动作方面,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勇敢。)

  4、过渡:作者为什么要以这样的一幅画面作为文章的开头呢?这得从作者和闰土的交往说起。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作者和闰土是如何交往的吧。

  三、学习交往过程

  1、把课文默读一篇。

  2、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第一次见到闰土是什么样的情景?

  (1)抽生概述为什么会和闰土认识

  (2)第一次见闰土是什么样子的?找出写外貌的句子读一下。(出示)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可以看出他常常劳动,是一个健康、朴实、天真,很受大人喜爱的孩子。

  3、过渡:闰土怕羞,可是不怕我,我们不到半日就熟识了。那么闰土和我谈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把他们的谈话内容,朗读一遍。

  4、生自由朗读。

  5、思考:

  (1)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新鲜事?用小标题表示。

  (2)从这些事情当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6、汇报:

  (1)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2)可以看出闰土是个聪明活泼、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

  7、四件事,哪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看瓜刺猹,因为作者以此作为文章开头,可见作者三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8、那么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呢?你能想象闰土在讲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和神情吗?照着你的想象,有感情地读出你印象最深的部分。

  9、过渡:当听到闰土讲的新鲜事之后,“我”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10、生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理解: “他们”指的是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他们”是指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和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见识太少,知识贫乏。表达了作者对以往生活的不满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闰土让知识贫乏的我知道了许多新鲜事,从而对农村生活产生了向往,我多么想再听听还有哪些新鲜的事儿呀,可是闰土——我的好朋友,就要走了,我怎么舍得他离开呢。

  2、两位好朋友要分别了,他们会怎样话别呢?(抽生表演,提醒结合前文)

  3、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板书设计:

  17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少年闰土     海边拾贝  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

17.少年闰土

吴小青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背诵第一自然段。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写写自己最熟悉的人的外貌。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练习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3.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揭题解字,感知大师文章条理清

1.课前布置了大家预习课文,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1)多音字组词。

    2)当时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代,所以读鲁迅那一代作家的文章,经常会碰到较难理解的词语。请完成练习题一。生说理解方法。(联系上下文,换一个词,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或借助工具的方法来读懂这些词语。这就是非常好的理解方法。)

    2.课文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下面根据你对课文的阅读,思考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完成练习二.三。

  .读批并重,感知大师文章画面美

    1.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说起这段回忆呀,对于作者的确可以说是刻骨铭心。(出示第一段)请你轻轻地读这段话。

    (一)环境描写,读出色彩。

    1)谁来读读第一句话。(随生的朗读及时评价)

2)你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美美地读第一句话。

    (二)人物描写,学习批注

    1)谁来读第二三句话?

    2)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少年,你会用什么词?

    3)咱们把自己刚才阅读的感受写在这个句子的旁边,这就是批注。老师选一个词语,你可以用自己的,也可以选择同学的。(板书:机智勇敢)

    4)谁能把这个少年的英雄不凡、机敏读出来。

    (三)对比朗读,感受变化,熟读背诵

     1.师:下面,我们合作朗读这段话,我读第一句,你们读后面两句。大家看,如果第一句描写的是景物,那么第二三句话描写的就是人物;如果说景物是静态的描写,那么人物就是(动态描写);如果读静的景物用舒缓的语调,那么读动的人物就需要用(较快速的语调);读景物要读出它的色彩,那么读人物就要读出他的动态;动静相生,我们就来比比谁读得更好。

(师生合作朗读,男女生合作。)

2.请大家再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地刻在脑中。

     .读中品味,领悟大师文笔妙

    1)作者课文一开头,就在美丽的环境中烘托出一个机敏勇敢地少年,不仅让我们读出了作者对这一画面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对少年充满了兴趣。那么赶紧让我们去见见闰土的真实面貌吧。(出示外貌的句子)

    2)眼前的闰土,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你会用一个什么词?

    (生:健康活泼   朴实可爱等)

    3)像刚才那样选一个词批注在句子旁边。老师也选一个词。(板书:健康朴实)谁来读这句话,读出他的朴实可爱。

    4)从作者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吗?想想我们描写人物外貌一般怎么写?(写头发,鼻子、眼睛。特别喜欢写眼睛,一写女同学就是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写男同学就是炯炯有神,都长一个样。)而作者这儿呢?(引导学生了解抓住人物最大特点来写)

    5)没错,抓住人物最大特点,哪怕是寥寥数笔,也能写得活灵活现,对于鲁迅这位城里的少爷来说,与他年龄相仿的闰土,最大的特点不是他的眼睛,鼻子,嘴巴,而是紫色的圆脸,因为城里的孩子都是白皙红润的,还有戴的小毡帽和脖子上的银项圈。(引导生自己说)

    总结:从这我们可以得到启发: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最大的特点来写。(师提示:如果眼睛有特点也可以写)让我们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来写写你最熟悉的人吧。

  

板书 :

17   少年闰土

         机智勇敢

         健康朴实

   

 

17 少年闰土

               胡丽珍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4、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叫闰土。板书:闰土(出示课文插图)

  2、打招呼:与朋友初次见面,谁能与闰土打个招呼?指名说(过渡:看来同学们都会打招呼,想不想赶快了解我们的这位朋友?)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

  静静地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   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6、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3、指导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

  (1)正确读出下面词语

  猹  胯下  祭祀  装弶  秕谷  鹁鸪  獾猪  胡叉  值年  潮汛

  (2)解释下面词语

  其间    仿佛年纪    熟识  无端  伶俐  如许  无穷无尽

  2、看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他是个什么样的少年,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哪里描写了图上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2、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再抽生背诵。

  3、这个自然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写闰土的,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样的特点?(从动作方面,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勇敢。)

  4、过渡:作者为什么要以这样的一幅画面作为文章的开头呢?这得从作者和闰土的交往说起。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作者和闰土是如何交往的吧。

  三、学习交往过程

  1、把课文默读一篇。

  2、作者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第一次见到闰土是什么样的情景?

  (1)抽生概述为什么会和闰土认识

  (2)第一次见闰土是什么样子的?找出写外貌的句子读一下。(出示)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可以看出他常常劳动,是一个健康、朴实、天真,很受大人喜爱的孩子。

  3、过渡:闰土怕羞,可是不怕我,我们不到半日就熟识了。那么闰土和我谈了些什么呢?请大家把他们的谈话内容,朗读一遍。

  4、生自由朗读。

  5、思考:

  (1)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新鲜事?用小标题表示。

  (2)从这些事情当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少年?

  6、汇报:

  (1)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2)可以看出闰土是个聪明活泼、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的农村少年。

  7、四件事,哪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看瓜刺猹,因为作者以此作为文章开头,可见作者三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

  8、那么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呢?你能想象闰土在讲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语气和神情吗?照着你的想象,有感情地读出你印象最深的部分。

  9、过渡:当听到闰土讲的新鲜事之后,“我”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10、生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理解: “他们”指的是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他们”是指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和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见识太少,知识贫乏。表达了作者对以往生活的不满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闰土让知识贫乏的我知道了许多新鲜事,从而对农村生活产生了向往,我多么想再听听还有哪些新鲜的事儿呀,可是闰土——我的好朋友,就要走了,我怎么舍得他离开呢。

  2、两位好朋友要分别了,他们会怎样话别呢?(抽生表演,提醒结合前文)

  3、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板书设计:

  17 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

  少年闰土     海边拾贝  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

  看瓜刺猹

  潮汛看鱼

少年闰土教案

         孔喜悦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及学习写作方法。

三、课前准备

1、查找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

2、鲁迅形象图片、本文生字词及课文插图课件。

3、查找阅读写鲁迅的文章。

教 学 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位与你们年龄相仿的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出示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图片)老师对图片进行深情的描述.

二、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检查生字词读音。

3、      理解“其间、无端、素不知道、如许、希奇”等词语的意思。

三、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弄懂课文的大概内容。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四、      学习“我”与闰土相处这一部份。

1、      自由读闰土与我相处这一部份,把闰土和“我”的对话找出来,想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出了哪些有意思的事?

2、      学生自由读6-13自然段。

3、      问:从闰土和“我”的对话中,你们读出了哪些有事的事?

解答时板书: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4、      在这几件事中,你印象最深的或是你最想干是哪件事?

预设一:看瓜刺猹,因为这件事最惊险、最刺激、最好玩、最神秘、写得最详细从这件事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闰土?

板:机智勇敢、

预设二:雪地捕鸟,因为能捕到这么多的鸟真是太神奇了。

: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预设三:夏日拾贝。因为我喜欢漂亮的贝壳做成装饰品,实在是我梦寐以求的事。

预设四:看跳鱼儿。因为我平时只知道鱼在水里游,没想过鱼在沙滩跳是怎么样的。

板:丰富多彩

5、这些事你们有经历过吗?用文中的一个词说这是什么事?(希奇事)

过渡:闰土经历过这么多希奇事,我对他真是——(羡慕极了)。对这样一位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朋友,真是——(佩服极了),想想孤陋寡闻的自己,真是自叹不如。

5、      出示句子: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指导朗读句子:

有这样一个见多识广的朋友,真是太高兴了,怎么读?

有这样一个聪明能干的朋友,真是令我这位少爷太佩服了,怎么读?

有这样一个见多识广的朋友,真是令我太羡慕了,怎么读?

与闰土相比,我真是自叹不如,怎么读?

6、      出示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他们”指谁?(“我”往常的朋友。)

“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什么?(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被关在高墙深院里,很小有机会接触大自然,因此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表达了“我”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期,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7、拓展:我生活在四角的天空是孤陋寡闻,但闰土生活在广阔天地下,一定还会经历许多希奇事,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希奇事还会有哪些?拿起你的笔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机智勇敢……)

二、    品读少年闰土的俏像描写

1、      在闰土与鲁迅的对话中,我们认识了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在鲁迅记忆中的少年闰土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描写闰土外貌的段落给找出来,读一读,想想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2、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与第4自然段。

出示语段一: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

出示语段二:他正在厨房,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交流:从这些外貌描写中你读懂了什么?

(少年闰土天真朴实、健康活泼、很受父亲的疼爱……)    

三、    体会“我”与闰土的依依昔别之情

“我”与闰土虽然只相处了短短的一段时间,但却建立了深厚感情,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他们分别之时,“我”真是伤心难过。在他们分别之后,彼此之间还惦记着对方,把自己设想成闰土或“我”,写一写分别后自己的所思所想。

四、    拓展阅读《故乡》

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鲁迅的脑海中足足定格了三十年,挥之不去,可是三十年之后,当鲁迅再一次与闰土见面时,会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呢?请阅读《故乡》片段。出示《故乡》片段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林小冰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鲁迅像: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做简单汇报。

2 对,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小时结识了一位小伙伴,就是——(齐读课题)。

3 这节课我们跟随鲁迅先生一起来认识他这位儿时的伙伴。

二、 初读课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 精读理解

过渡:读文后,我们知道文中的是是什么身份?闰土呢?这一年,轮到我家大祭司的值年,家中要摆放很多的祭器和贡品,需要有人看管,仆人就让儿子闰土来了我和闰土就这样认识了。

1 第一次见面,闰土是什么样的?

1 自读4自然段,画出描写写闰土样子的句子。

2 指生答,屏显句子: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3 指导读。

4 从描写中,能看出对闰土是什么感情?联系上下文看一看。

2 过渡:这样一个仆人的孩子,生活在海边的、农村的孩子,来到这个富家少爷身边,会给带来什么新鲜事?

1 出示要求:自渎6——15自然段,,想一想:闰土讲了几件事?在旁边写上小标题,把自己感兴趣的多读几遍,写出旁注。

2 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3 汇报交流:闰土讲了几件事?随生答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瓜地刺猹

看跳鱼儿

你感兴趣的是什么事?师生共同梳理:

 捕鸟:从他捕鸟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聪明能干,见多识广)从哪儿体会到的?

现在你是闰土,老师想问问你你为什么在雪天捕鸟?你为什么用一根短的而不用长的棒来支竹匾?看来捕鸟的学问真不少。还体会到了什么?你也像闰土一样聪明能干,见多识广。

指导读:能像闰土一样有声有色的描述捕鸟吗?

 刺猹:闰土怎么讲他刺猹的?

老师把这段文字找出来了,谁来和老师分角色读一读?同学们,当时是一种什么情景?(渲染) 海边,夜深人静,周围静悄悄的,只有月亮照着大地,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你听,拉拉响了,猹在咬瓜了。什么感觉?可是闰土呢?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勇敢机灵)从哪体会到的?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再找生分角色读。

还有什么事你感兴趣?

过渡:在这许多新鲜事中,有件事给作者留下了的印象最深刻,以至于三十年过去了,仍然在他的脑海中保留着一幅画面,一直都忘不掉,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师出示刺猹画面,激情背诵第1自然段。为什么这幅画面让作者这么难忘呢?引导生观察画面,体会画面的美感和闰土的勇敢机智。

出示图文,指导读好1段,配乐读。

3 过渡:令难忘的何止是他说出的(指板书)这四件事呀,还有许多许多,这就叫——(无穷无尽)。

1 生活在海边的闰土还会有什么事讲给我听?(生举例)

2 闰土知道这么多的新鲜事,听了后什么感受?

16自然段。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读出你的感受。

3 你的字包含着对闰土的羡慕和佩服。想一想,还包含着什么感情呢?引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出示文字对比:闰土在雪地捕鸟时,我-----------------------

闰土在瓜地刺猹时,我------------------------

闰土在海边拾贝壳时,我---------------------

闰土在看跳鱼时, --------------------

闰土----------------时,我-------------------……

学生小结:闰土从小生活在大海边,对自然界了解很多,自由自在,而生活在高墙耸立的深宅大院中,就像笼中之鸟、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4 再来读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感受?(对禁锢生活的不满、讨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读出你的感受。

5 闰土啊闰土,是你让我这个生活封闭的人知道世界竟如此奇妙,如此精彩,让我知道大自然是如此有趣、如此丰富。齐读16自然段。

4 过渡:闰土给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去问,让我了解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也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要走了,分别的时刻到了。我和闰土什么心情?自读最后一段,体会到了什么?

5 是啊,两个小伙伴在短暂的时间里留下了儿童时代最纯真的深厚的友情,分别的时候真是难舍难分啊!文章学到这里,你喜欢闰土吗?为什么?

四、 拓展:就是这样一位聪明可爱、勇敢机灵的闰土,三十年后,当作者再见到他时,是什么样子呢?出示文字,读。他变化为什么这么大?感兴趣的同学读一读全文《故乡》。

五、 作业:

1 推荐读《故乡》全文。

2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17 少年闰土》教案

       王海欧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第一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通过联系上下文、时代背景、同学相互讨论等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查找鲁迅先生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出示课本75页图。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

2、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导语及资料袋中对鲁迅先生的介绍谈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也可以谈自己从课外书中获得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3、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出示课文插图)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少年闰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识读。

2、检查读文情况,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自己思考,如“其间”──其中,“无端”──无缘无故,“素”──向来,“如许”──如此,“希奇”──稀奇,在读完课文后,集体交流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通过课前预习,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文章的主要内容,少年闰土给自己的印象,闰土讲的许多“希奇的事”等等)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读后,小组进行讨论:“你觉得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健康的孩子)

3、我们这些信息是怎么获得的?学生认识到: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的。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4、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5、课件出示人物外貌描写的优秀例子,稍作分析。

6、小练笔,进行仿写:用一段话描写我班的一同学,字数在100字左右。

然后做猜一猜他描写的是谁的游戏,对作品进行评价。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师: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猹的闰土。

1、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学生描述。

2、轻声读课文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的描述和同学们刚才的描述有什么不同?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3、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跑在一望无际的海边,穿梭在碧绿的瓜地中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朗读第二句,刺猹──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4)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5)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4、指导背诵本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

1、谈话: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少年闰土》。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

2、出示刺猹的图片。

①师引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在做什么呢?谁能把这幅画的内容续下去?

②请全班的同学看图,背诵第一自然段。

③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

这幅画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呢?(机智勇敢)

3、过渡:闰土还不只机智勇敢,他还有很多特点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品读体会

1、课文讲了闰土几件事?你对哪一件事情最感兴趣?

 2 在这四件事中,我们还能了解到闰土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自由阅读课文,体会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把你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段落或句子多读几遍,然后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2)闰土的机智勇敢。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体会闰土的自由自在

3、研讨表达,体会写法。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个共同的体会: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除了外貌,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请同学们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读一读。

引导学生体会是从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去刻画少年闰土的形象的。学生读所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为什么“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4、小结: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

5、争辩研读,深入理解课文行

作者鲁迅是如此的向往闰土的生活,那闰土和作者相比,谁的生活有意思呢?同学们!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请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也可以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以及鲁迅的作品来谈。

6、展开想象,训练口语。

1)、过渡:与闰土相处了一个月,“我”与他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必须回家了。当时会发生怎样感人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闰土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2)、谁能结合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再说一说。

3)、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三、课内积累,课外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

2、师:同学们,“我”和少年闰土尽管家境不同,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穷苦孩子,却结下了纯真的友谊。然而,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再次相遇时,闰土的巨大变化却让“我”大吃一惊。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课件出示三十年后闰土的外貌描写,学生读)历尽三十年的沧桑之后,“我们”还是那么亲密无间吗?如果想知道,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我们将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体会。

 

板书          26、板书:少年闰土 

 

          回忆              

          相识   无穷无尽   聪明能干           

          相处   的稀奇事   机智勇敢

          相别

          相处

 

 

 


 

 

 

 集体备课《少年闰土》

集体备课《少年闰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