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摆的快慢研究》评课稿
(2014-06-18 16:35:06)
标签:
教育教科研培训 |
分类: 一人一课 |
《摆的快慢研究》评课稿
丁希雷
黄老师执教的《摆的快慢研究》一课,能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教师的“引”,让思维点燃。
疑问是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原始动力。黄老师在导入时,通过演示,不同的摆的摆动,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不同的摆,摆动的速度相同吗?
二、科学表述,让思维开花。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述才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发展。
黄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表述。如让学生讨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说出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三、数据分析,让思维火花升起。
新课标指出,实验时,要注重事实证据,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
黄老师在这堂课上做得特别好。为了测量更加准确,事先通过师生讨论,确定了计时的注意点,如摆通过最高点时数数,又比如说数据要测量3次。同时,对于时间充裕的小组,鼓励他们可以测量更多次,取最接近的3次数据。在某一组的同学做的太慢时,又能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和落后的小组一起统计时间。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意识。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训练,学生思维水平会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上我觉得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实验材料的准备:摆的实验中,对于摆幅大小的控制上,很多学生直接拿一个物体估计一下就实验,导致每次实验的摆幅都不同,如果在为学生准备一个夹子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以固定角度,那摆幅的控制就会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