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教研组集体备课

(2013-01-09 15:46:02)
标签:

杂谈

分类: 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平阳县萧江镇第三小学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胡金敏

活动时间

2012.12.11

活动地点

音乐办公室

活动主题

《踩雨》

主 讲 人

金婷婷

参加对象

音乐组全体教师

申请学时

2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确定本次备课的课题是人音版第九册的《踩雨》。

2、以“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为本次的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3、认真品读教材,谈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4、学习《踩雨》教案的部分优秀教学设计,取其精华。

5、金老师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在教学中,始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异。音乐课的教学课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鼓励音乐创造,完善评价机制。

6、胡老师:以为主线,按听雨——赏雨——唱雨——踩雨——戏雨为线索,对整堂课进行设计,力求让学生感受自然美、音乐美、创造美。

7、李老师:雨滴带给人们遐想,课后让我们寻找并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雨》,我们可以进行命题的自由创作,各种形式不限。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或者是用数首表现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8、三位教师各抒己见,形成优秀教案

的活动反思

与建议

三位教师都为优秀的教案献计献策,效果显著。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

《踩雨》集体备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甜美轻松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能力目标:创编动作,随音乐即兴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感受到雨带给人们的遐想,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感受雨和音乐的美妙,能轻松甜美的演唱歌曲。

教法、学法:

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出发,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体验探究法2、合作学习法3、模仿学习法4、媒体演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播放器、音效光盘、录音机、磁带、电子琴、学生准备自制乐器

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钢琴曲《雨滴》,营造课堂气氛。

2、听上课铃,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授课过程:

课前导入:

1、教师设问:在这段优美的钢琴曲中你能听出什么?请你说说看,它描述了什么内容。

2、教师叙述: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就象是有一个交响乐团,每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时刻演奏着不同情绪的旋律,我采集了一些声音样本,你能听出它们是什么声音吗?

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音效光盘

内容:雨滴 p轻巧

大雨 f

雷雨 ff猛烈

要求:[1]“你能听辨是什么声音吗?

[2]“你能比较并说出强弱吗?

[3]“你能用嘴模仿出它们的声音吗?

[4]“沙沙沙、哗哗哗,这些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

引入:小的时候,老师特别喜欢在夏天的雨后和附近的孩子一起在水里奔跑嬉闹,有时干脆脱了鞋赤脚踩水,一双双小脚丫在水里跳来跳去,追逐打闹。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构成了美妙的音乐。今天,老师把我心中一段最美好的童年回忆带给你们,听!……”

设计意图:教师从听钢琴声音入手,让学生从听觉上感知音乐,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聆听:播放《踩雨》

1、初听提示:歌曲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组织:简短讨论

2、复听提示:感受歌曲情绪,注意乐句之间异同之处。

组织:简短讨论

设计意图:继续从聆听入手,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整体的感受过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唱谱过程:

1、      模唱:谁能模唱开始的四小节沙里格沙沙……”的曲调?说明他既听的认真,而且记忆力又非常强!

旋律:3 23 2 5 2 21 2 0 3 23 7 67 1 1 1

02、教师范唱曲调,学生随琴视唱曲调,期间教师要及时纠正错误并指导学生对前四小节连音与断音进行比较,以及力度的把握。

2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3听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组织:简短讨论

讲解并指导学生进行切分音、附点、前松后紧音型的学习和演唱

4、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5最后8小节曲调不难,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6让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把全曲连起来进行演唱。

7、鼓励:教师要及时的鼓励学生

设计意图:由听到学唱歌谱,一层一层的深入,由易到难的逐步学习知识。

唱词过程:

1、听辨相同旋律,听后指出并模唱。随琴唱一唱词

[1]老师唱,请学生比较用哪一种方法唱这首好?

第一种:连贯不断续

第二种:饱满有颗粒性像下雨的感觉

[2]讨论用怎样力度演唱?(mf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听范唱模唱。

要求:请你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

3、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啊!听完这首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充满童趣的图画。

4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设计意图:学习音乐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唱歌曲,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很容易的进入学习状态,并很快的学会歌曲。

表演过程:

1、讨论歌曲情绪谁在雨过后踩过雨,说说你的心情?

2、教师:我想了一个好注意,可以在现场就感受一下踩雨时叭叭叭的声音快乐,请在句末处加上“XX”,用自制乐器或用双脚轻轻拍打地面,并用刚才我们所说的心情唱一唱这首歌。

谱例:3 23 2 5 2 21 2 XX 3 23 7 67 1 1 1 XX

随音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要求:边唱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4、教师:同学们的脸上浮现的笑容真好看,大家想像着踩雨的情景,来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用我们身边的自制乐器或其他表演形式(唱、跳),重现踩雨的情景,我们开始吧。

5、分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拓展延伸,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表现的真精彩,老师被你们带回了童年,在雨中踩雨,你们一定也经历过这样愉快的游戏。雨声、踩雨声、笑声编织成一首动听的交响曲。只要我们留心,相信大家能听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更多创作灵感与快乐。

课后延伸:

1雨滴带给人们遐想,课后让我们寻找并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雨》,我们可以在下节课进行创作展示。

2、构思: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要求: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4、说明: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踩雨》

胡金敏

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多种为主题的音乐,能感受不同的构思,不同旋律,风格情绪的变化。

B、能力目标:孩子们能用欢乐、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尝试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为歌曲伴奏。

C、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曲《踩雨》,学生能在音乐中感受体验踩雨的欢乐情绪,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踩雨》 不同的构思,不同旋律,相同内容,风格情绪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验表现生活与歌曲中踩雨的欢快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1.师:下雨天,你都听到了怎样的下雨声?”

(同学回答:沙沙哗哗 等。)

师:你们都说的很好,老师听到了和你们不一样的雨声。

里格

(二)参与探究

1)师:老师给大家两条节奏,请你仔细听,看看我为雨声配的是哪条节奏!

师:出示节奏 a: x x x x x x x x x 0 ‖

b: x x x x x x x x x 0 ‖

听的真仔细,现在我们把这两条节奏一起练习一下。

2 师:我们用 里格 来读一下节奏?

a: x x x x x x x x x 0 ‖

b: x x x x x x x x x 0 ‖

里格 里格

(注意提示学生念的时候声音要有弹性

3)师:听老师把刚才的节奏加上旋律,请你们仔细听两条节奏是按照什么顺序出现的

(学生说出顺序后先读节奏,在读歌词)

我按照同样的 节奏,写了两条旋律,认真听你能发现什么?

(旋律的走向、最后小节节奏变化)

4)学唱旋律和歌词

学生完整演唱两条旋律和歌词,老师提示唱的要有弹性。

过渡:你们唱得太好了,你们的歌声仿佛把老师带到了那个美好的童年。。。。。

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心情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踩雨》

三)、学习《踩雨》

1、初听

师:在欣赏的时候请你找出刚才表现雨声的旋律出现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听到时就举起手。

(播放课件 学生欣赏)

2、讨论

师:讲解什么是歌曲的引子和尾声

引子:出现在歌曲的开头,用来酝酿情绪,提示内容的。

尾声:出现在歌曲的结尾,有结束感觉。

中间称为主体部分

(板书:引子 主体 尾声)

3、复听歌曲

除了引子尾声,歌曲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4、学习主体部分

师:我们就带着欢快、高兴的的情绪一起学习主体部分。

1)学唱旋律

师:仔细观察旋律,在乐句与乐句、小节与小节间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乐句、小节节奏相同)

听老师弹奏旋律,学生看谱

再听,轻声哼唱。

师:你觉得哪些句子唱起来有困难?

(老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的不准确的乐句)注意休止符

2)学唱歌词

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跟着旋律有节奏的念歌词。请注意不要有拖腔和叫喊的现象。

提示要念得欢快活泼,声音要有弹性。

请大家就用这样的状态,跟着旋律唱歌词。

3)分段

如果让你从音乐上对主体部分进行分段,你会分成几段。

两段 A B 表示

(完成板书 :引子 A B 尾声

5、尾声学习

一起看看尾声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6、再次聆听歌曲:《踩雨》

 7、学生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8、师生配合,用接龙的形式演唱歌曲。

四、编创与活动

1、讨论歌曲情绪谁在雨过后踩过雨,说说你的心情?

2、教师:我想了一个好注意,可以在现场就感受一下踩雨时叭叭叭的声音快乐,请在句末处加上“XX”,用自制乐器或用双脚轻轻拍打地面,并用刚才我们所说的心情唱一唱这首歌。

谱例:3 23 2 5 2 21 2 XX 3 23 7 67 1 1 1 XX

3、随音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要求:边唱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4、教师:同学们的脸上浮现的笑容真好看,大家想像着踩雨的情景,来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用我们身边的自制乐器或其他表演形式(唱、跳),重现踩雨的情景,我们开始吧。(背景音乐《when the love falls》,多媒体展示从成年到幼儿时的雨中图片)

5、分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6、展示、评价。

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表现的真精彩,老师被你们带回了童年,在雨中踩雨,你们一定也经历过这样愉快的游戏。雨声、踩雨声、笑声编织成一首动听的交响曲。只要我们留心,相信大家能听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更多创作灵感与快乐。

 

《踩雨》

李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踩雨》的段落结构,能够有感情演唱表现歌曲。

2、能力目标:能用多种形式演唱。

3、情感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感受童年的快乐与美好。

教学重点:在演唱中掌握好节奏,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打击乐、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下雨天时你都听到了怎样的声音?”引导学生演唱《小雨沙沙》,“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我们学习的很多音乐作品都和它有关系,例如我们下小雨是我们用“沙沙”来表现,那大雨用什么?学生自由发挥。要是倾盆大雨呢?------

(同学回答:沙沙哗哗等。)

我从中采集了一些声音标本,你能听出它们是什么声音吗?(出示课件)

过渡:你们表现得太好了,这声音好像把我带到了那个美好的童年,我们手里拿着大叶子,光着脚丫在小雨中奔跑,游戏。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于雨的歌曲,它叫《踩雨》,希望它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二)新课学习

1、初听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现出怎样的画面?(出示课件)

(教师范唱,学生欣赏。回答:欢快活泼、乐观、浪漫。教师补充:这首歌的速度是由欢快变舒展再欢快。那你能说出那部分是欢快,那部分是舒展吗?看谱子,说出哪里欢快哪里舒展。

2、带着感情、想象画面再次聆听

3、同学们体会到歌曲的情绪了吗?下面我们玩一个节奏游戏一个手指是哒,两个手指是哒哒,提前准备好,让学生能够看到你下一个节奏是什么

1)师:老师这里有几条节奏,看你们会不会?

师:出示节奏

a: x 0 x 0 x 0 x 0

0000

00 ︱哗 00

b: x x x x x x x x x 0

里格里格 沙 沙 沙 ‖

哗 啦啦 哗 啦啦︱哗 哗 哗 0

(注意提示学生念的时候声音要有弹性)

4、再听歌曲。用手打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强拍拍手,弱拍拍肩等

5、歌曲教唱

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跟着旋律有节奏的念歌词。请注意不要有拖腔和叫喊的现象。

(提示要念得欢快活泼,声音要有弹性。)

请大家就用这样的状态,跟着旋律唱歌词。

学唱歌词。教师唱谱,学生唱词。分句练唱。

6、学生小声齐唱。

7、跟伴奏带演唱。

()同学们,歌唱完了,你认为歌曲中相似的旋律有哪几句?(出示课件)

(四)歌曲感情处理(出示课件)

再次有感情的表演歌曲

(五)表演与拓展。

用不同的方式演唱。

(六)教师总结

从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就用彩笔在洁白的纸上,勾勒我们的童年时光。

老师多么希望你们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能在雨中嬉戏,能在雪中玩耍,能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知识,能在父母疼爱与关怀下成长。明年夏天下小雨时我们一起去玩耍,去感受一下大自然雨带给我们的快乐,你们愿意去吗?好,谢谢同学们,那我们今天的课就在钢琴曲《雨滴》声中结束吧,同学们再见。

 

《踩雨》

金婷婷

教学目标

一、感受不同的构思,不同旋律,相同内容,风格情绪的变化。

 

二、用欢乐、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

歌曲重相似的旋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件 录音机 磁带 电子琴 学生准备自制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预备铃时多媒体播放《雨的印记》乐曲,营造课堂气氛。

 

2、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二、新课

(一)导入

1、谈话。(背景音乐继续)

师:音乐好听吗?(生答,师继续说)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交响乐团,每天在不同时刻,不同地点,演奏着不同情绪的旋律。我从中采集了一些声音标本,你能听出它们是什么声音吗?

 

2、多媒体一次播放音效

雨滴 p轻巧

大雨 f

雷雨 ff猛烈

a、 听辨是什么声音

b、比较强弱

c、 你能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它们的声音吗?

 

(二)聆听《踩雨》(童声独唱)

1、导入

师:沙沙沙、哗哗哗,这些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

 

2、初听

提示:歌曲给你带来了什么养的感觉?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3、简短讨论。

 

4、复听,听辨相同旋律,听后指出或模唱。

 

5、师小结:听完这首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充满童趣的图画。

 

(三)表演《踩雨》

1、导入

师:小时候,我也很淘气,特别是夏天下雨的时候,是我最高兴的,总是踢嗒着拖鞋飞快跑下楼,全然不顾爸妈的喊声,然后就和附近的孩子一起,在水里奔跑嬉闹,有时干脆脱了鞋赤脚踩水,一双双小脚丫在水里跳来跳去,追逐打闹,每个人心里都会有类似的童年回忆吧?!因此,以“踩雨”为创作灵感的歌曲很多,听听这首《踩雨》和我们刚才听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处?(答案:词同,曲不同)

 

2、初听,感受情绪,异同之处。

 

3、简短讨论。

 

4、听前四小节,模唱。

师:让我们听开头四小节的“雨声”,你能唱一唱吗?

 

5、教师知道学生前四小节连音与断音的比较,以及力度的把握。(多媒体出示)
3 23 2 5 2 21 2 0 3 23 7 67 1 1 1 0

 

3 23 2 5 2 21 2 0 3 23 7 67 1 1 1 0

a、师唱,请学生比较用哪一种方法唱这首好?(第一种,像下雨的感觉)

b、讨论用怎样力度演唱?(mf

 

6、师范唱曲调,引导学生指挥4/4

师:下面我来唱一唱曲调,请你们帮我指挥或打拍子。

 

7、指导学生随琴视唱曲调,不足处及时纠正。

 

8、随琴唱一唱词,不足处及时纠正。

 

9、讨论歌曲情绪“谁在雨过后踩过雨,说说你的心情?”

 

10、随音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并加上伴奏。(每乐句最后一拍XX

师:我想了一个好注意,可以在现场就感受一下踩雨时叭叭叭的声音快乐,请在句末处加上“XX”,用双脚轻轻拍打地面,并用刚才我们所说的心情唱一唱这首歌。

0 0 0 0 0 0 0 XX

 

()编创与活动

1、导入

师:同学们的脸上浮现的笑容真好看,大家想像一下“踩雨”的情景,来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用我们身边的自制乐器或其他表演形式(唱、跳),重现“踩雨”的情景,我们开始吧。

 

2、分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

 

4、小结(背景音乐《when the love falls》,多媒体展示从成年到幼儿时的雨中图片)

师:大家表现的真精彩,也一下子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代,在雨中踩雨,大概也是你我童年中一个愉快的游戏吧。雨声、踩雨声、笑声编织成一首动听的交响曲。只要我们留心,相信大家能听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更多创作灵感与快乐。

 

二、结束部分

唱着《踩雨》走出教室,下课。

 

 

音乐教研组集体备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