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萧江三小校本培训1
萧江三小校本培训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985
  • 关注人气: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段数学主题教研集体备课《排队问题》

(2012-12-30 16:20:55)
标签:

杂谈

分类: 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萧江三小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记录

项目负责人

蔡玉蓉

活动时间

2012.12.21

活动地点

大队室

活动主题

排队问题

主讲 人

徐宪业

参加对象

数学组成员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今天,我们组的全体成员集中会议室进行集体备课活动.首先我们确定了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始终,学生被动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了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本堂课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模式。鉴于对教材的理解,我们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对运筹论思想和排队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详细分析,周密思考的思维品质。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比总结出等候时间的最少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和对比中总结出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把所学内容有意识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正确的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此后,大家还发表了自己对这节课的整体处理.

活动反思

与建议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高段数学主题教研集体备课《排队问题》高段数学主题教研集体备课《排队问题》

 

 

 

 

 

 

等候时间

(徐宪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排队论这一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数形结合,建立排队论思想的模型,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初步体会排队论这一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通过探究建立排队论思想的模型,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一、谈话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到等候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等候时间。(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徐老师前几天也就遇到了排队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二(4)班大扫除,三位同学各提一只水桶同时去一个水龙头提水,他们接水的时间分别需要50秒、20秒、30秒。

T:如果按A-B-C的排队顺序接水,三位同学等候时间总和是几秒? (马上举手口答)

预设:①50+20+30=100秒

50+50+20+50+20+30=220秒

2、什么是等候时间与等候时间总和。

针对①50+20+30=100秒提问

T①:50表示什么?

问②:50+20能不能表示第一位和第二位同学两人等候时间的总和呢?为什么?

问③:第三个同学等候时间是多少秒?

预设:50+20+30=100

   为什么是100秒?

   第三位同学等候时间包括等前两位接水时间和等自己接水时间之和。

问④:如果按照ABC的排队顺序接水,三人等候时间的总和是多少秒?

预设:50+50+20+50+20+30=220秒

或50×3+20×2+30×1=220秒

3、合作探究、罗列各种顺序、求各种顺序等候时间的总和

(1) 除了A-B-C这种排队顺序接水,还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排队顺序来接水?一共有几种排队顺序?

     生:6种排队顺序……【比如第一位A同学位置不变,有几种不同的排队顺序】

(2)填表:

剩下的几种方案,你会算吗?你认为哪种方案最三人等候时间总和最少?

【学生小组合作填表】

要求:选择你认为最佳方案进行计算,并选另一种方案计算比较,自己猜的对吗?

教师巡视

(3)反馈:

①看看这组同学填的

②认真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当学生发现不了,教师引导:

学生发现什么说什么?

引导得出:从用时少的开始由少到多依次排队,三人等候时间总和是最少的,从而提高效率。

4、解决问题

    师:如果他们学会了这种方法,再让这三位同学来排队接水,他们会按怎样的顺序排队?为什么?

    这样排队有什么好处?——提高工作效率。

5、小结

这种思考方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1、利用快速判断逐步建模,感受减少等候时间的总和,可以减少拥堵
师(出示主题图):这是码头卸货的情境图。(一支船队有三艘船,同时到达码头)为了说明方便,我们把这三艘船用A、B、C来编号,卸货时间分别是8小时、4小时、1小时。只能一船一船的卸货。要使三艘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呢?等候的总和时间又是多少呢?

作用:提高船队的工作效率,减少码头的拥堵。
汇报:

     CBA:1×3+4×2+8=19(小时) 

2、提高思维

小明、小亮、小叶、小兰4人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看病(只有一个医生在),小明需要5分钟,小亮需要3分钟,小叶需要1分钟,小兰需要6分钟。要使四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如果有5人、6人,甚至更多的人来排队等候,只要怎样安排就能使他们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呢?

医生正准备要给小叶就诊,突然,来了一个满头是血的李强,需要6分钟时间,应该怎么安排他们就诊顺序?

事有轻重缓急,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特殊对待。

四、课堂总结

板书:          顺序        等候时间的总和            

                       少——多  总和最少

                  20+20+30+20+30+50=170(秒)

①   ②    

20×3+30×2+50=170(秒)

 

 

排队等候

王大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5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出示情境图片: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找出最优方案。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

  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上数学广角  排队等候

金小燕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知道什么是等候时间,能列举出各种方案。思想和对策论方法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吃橘子游戏引入

2②站了多久?为什么会有两个时间?第一个时间是怎么来的?

4、两位同学站的时间总和是多少呢?

二、展开探究,得出结论

出示课题。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排队等候的问题。

(一)忙碌的码头(进一步理解等候时间)

⑶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习惯用“化大为小”的方法。板书“化大为小”。

师:我们先来解决两条货船的问题。

⑴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⑵卸货有哪些顺序?生写在练习纸(二)

⑶生写出等候的时间,解说每个数字表示什么?电脑集体校对。

⑷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三)深入

1、假如同时来了三条船,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先请同学们把所有的卸货顺序有规律的写出来。

生完成表格(三)。

2、师生共同完成第一种方法。

3、看到上面这6种顺序,为了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我们应该选哪种方案?

师小结:从用时最少的先开始,可以节省时间。板书“用时最少——用时最多”

三、学以致用、促进内化

1.如果有四艘货船,怎么办?

2、叔叔卸货的问题,我们帮忙解决了,只要叔叔从用时最少到最多依次安排,就能解决堵塞问题。

 四、你还在哪里见过类似 “排队等候”的问题? 

 

 

《排队等候问题》教学设计

高启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115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统筹思想和排队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建立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排过队吗?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排队等候?在等候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看来,生活中需要排队等候的情况还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排队等候问题。

二、出示情景图,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课件出示例3的情景图,不出示问题)(码头同时到了三艘货船,码头边一片繁忙的景象。)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生说)

2点击课件,提出问题:要使三艘船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

4、讨论:等候时间怎样计算?

5、师:看来大家对等候时间明白了,如果让你设计方案。你有多少种卸货方案?独立思考,并把方案写下来。

要求:先确定卸货顺序,再根据卸货顺序计算三艘船分别等候的时间,最后计算三艘船等候时间总和。

(生独立思考并完成)

6、小组交流,组长整理出组员们一共几种方案,填在表格中,并指出哪种方案等候时间最少?

三、练习内化

请同学们为题中的各个人排一下顺序,并说明理由。

1、医务室同时有三个病人来就诊,只有一位医务人员。小明包扎伤口需5分钟,小亮打针需3分钟,小丽检查牙齿1分钟。

2、三位顾客同时到收银台结帐,甲结帐需要4分钟,乙结帐需要1分钟,丙结帐需要3分钟,丁结账需要8分钟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等候时间

                                                 郑小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教材11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中的排队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具体事例中渗透集体观念的德育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重点:1。掌握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方法。
      2
.使学生在学习和对比中总结出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一般规律。
难点:培养学生把所学内容有意识地运用到实际说话中,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合理的安排事情的顺序能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等候时间的事情呢?

2、板书课题:等候时间
二、探所交流,解决问题
1.
表演:请三位同学同时上台等候老师批改作业。

      出示:A同学1分钟;B同学5分钟;C同学3分钟

2.老师可以有哪些批改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
3. 请学生拿出课前发的表格。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5.找出最优方案
要想三位同学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该怎样排列?

6.小结:要想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就要依次从批改时间小开始批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

2)如果再增加一艘2小时呢?
  2
、书后做一做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
你学习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集体备课材料:

等候时间

                        范姿姿

课题:数学广角(等候时间)教学内容:课本第1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排队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什么是等候时间?

2、通过探究建立模型。

教学准备:POWERPOINT制作教学步骤: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曾经有过排队等候的经历?

(板书:等候时间

二、探究新知

师:现在就有三位同学在等徐老师给他们改作业。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位同学来等候老师批改作业:(板书

A             B              C       

30        70         50 

师:三位同学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是多少?

师:怎么列式?

师:刚才我们是按什么顺序批改的?

生:A-B-C

师:除了这样的顺序,还有什么顺序?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汇报!

师: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

师:如果现在再让这三位同学来排队改作业,你们会按怎样的顺序排队?为什么?

师:这种思考方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三、        发现规律、建立模型

1、利用快速判断逐步建模

师(出示主题图):这是码头卸货的情境图。

 

 

选一题说说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建立模型

师:如果三位同学的等候时间分别是:

abc那么等候时间最少的顺序是哪一种?

(没有出示a>b>c

师:为什么不能确定按什么顺序卸货?

师:看来只有知道了每艘船的卸货时间,我们才可以安排合理的卸货顺序。

师:出示a>b>c,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是多少?

为什么这样安排?

c×3什么意思?b×2什么意思?a什么意思?

师:等候时间总和和顺序之间有什么样关系呢?

师:请用一、二句话说说等候时间与顺序之间的关系。

四、        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等候时间

 

A       B     C               等候时间总和(最少)

30   70  50  ACB    30×350×270260(秒)

3小时  1小时  2小时 BCA   1×32×2310(小时)

5小时  4小时  2小时 CBA   2×34×2519(小时)

1小时  4小时  8小时 ABC   1×34×2819(小时)

a     b    c  CBA    c×3+b×2+a

(a>b>c)

 

 

数学广角:排队问题教学设计

邵香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通过计算、比较和交流,发现优化解题的策略,提高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增强学生的优化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做哪些事情时需要排队等候,依次进行?

生:买票、打饭、批改作业……

师:是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事情需要排队等候依次进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排队中的数学问题。(揭示课题:排队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P115页例3情景图

师:从画面的内容,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师:三艘船依次卸货可以按哪些卸货的顺序?为了叙述方便(课件出示要求:卸完要8小时为船1;卸完要4小时为船2;卸完要1小时为船3

师:除了按船1→2→3的顺序卸货,还可以按哪些顺序卸货?每种方案中每艘船的等候时间及它们等候时间的总和是多少?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将相关信息填写在下面表格中。

小结:安排顺序时,_________安排,就能使等候的总时间最短。

师:刚才大家为卸货找到了最佳方案,现在学校医务室的校医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难题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知识 P115 做一做

四、拓展升化

甲、乙、丙、丁4名同学分别用装20千克16千克10千克8千克的水桶,在同一个水龙头下打水,假设每分钟流量是2千克。问:按怎样的顺序安排等候打水的时间最短?最短等候时间是多少?

五、引导归结、建构知识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数学广角(教案)
                                                      蔡玉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排队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什么是等候时间?
  2、通过探究建立模型。
  教学步骤: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曾经有过排队等候的经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等候时间。(板书:等候时间)
  二、探究新知
  师:现在就有三位同学在等徐老师给他们改作业。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位同学来等候老师批改作业: (板书)
  A B C
  30 70 50
  师:三位同学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是多少?
     师:ABC三位同学在等候徐老师改作业的时候,他们等候时间的总和是多少?(板书:等候时间总和)
  师:怎么列式?
    师:刚才我们是按什么顺序批改的?
  生:A-B-C
  师:除了这样的顺序,还有什么顺序?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通过这张表格来验证一下。
  (师范填第一种情况的等待时间)
  师:其他几种顺序,三位同学的等候时间总和会是多少呢?同桌分工合作,一起来完成表格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汇报!
  师: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
    师:如果现在再让这三位同学来排队改作业,你们会按怎样的顺序排队?为什么?
  师:三位同学等候时间总和最少要多长时间呢?算式?
  30+30+50+30+50+70=260() (板书)
  师:仔细观察,你能想办法用一条更简便的算式表示最少的等候时间总和吗?
  3×302×5070260(秒) (板书)
  师:3×30中的33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50中的250分别表示什么意识呢?70表示什么意识?
  师:从用时最少的这位同学开始批改,可以
  减少同学们等候的总和时间,提高效率。
  师:这种思考方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三、 发现规律、建立模型
  1、利用快速判断逐步建模
     2、建立模型
  师:如果三位同学的等候时间分别是:
  abc那么等候时间最少的顺序是哪一种?
  (没有出示a>b>c
  师:为什么不能确定按什么顺序卸货?
  师:看来只有知道了每艘船的卸货时间,我们才可以安排合理的卸货顺序。
   介绍华罗庚
  师:总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