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段数学《口算除法》主题教研活动及评课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主题教研活动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主题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蔡玉蓉 |
|
活动时间 |
2012.12.4 |
活动地点 |
四1教室 |
|
活动主题 |
口算除法 |
主讲 人 |
高启杰 |
|
参加对象 |
数学组成员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复习旧知,迁移导入 1、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小结算法: 二.组织探究 1.出示例1:你发现了什么? 补充信息: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学生独自思考,反馈讲算理 说一说你是如何口算的?课件出示用小棒加以验证。 出示各种个样的算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与同桌交流。 3.教学例2并小结:可以看成几个十除以几个十进行简便计算。 4.试一试:开火车并讲清算理。 5.教学估算:83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讲一讲你是如何估算的? 估算巩固练习。 三.终极挑战 1.对比练习,找出上下题的联系 2.找出上下题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拓展。 3.解决问题 4.比较:今天学的知识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点吗? 四.总结:你有何收获?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过程确认 |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
《口算除法》教案
高启杰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真确进行口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的估算。
2、通过交流探索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计算方法;并能以此估算两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口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
口算:60÷3=
你是怎么算的?
小结: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整十数除以整十数,或者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
二、
情境创设:学校下一周就要举行学校运动会了,学校买了许多气球、彩旗装饰校园,看!正在分气球呢,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一)、80÷20的算法与算理
1.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思考解决问题方法,列式。
预设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算式80÷20
2.计算答案,说算法。
预设算法:想20×4=80;想8÷2=4……
3.研究“想8÷2=4,所以80÷20= 4”的算理
师:8÷2=4是什么意思?预设:8个十÷42个十=4(板书)
追问:“8个十÷42个十”为什么会等于四?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
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4.本环节小结。
(二)、120÷30的算法与算理
1.延续情境(分发小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列式。
2.计算答案,说算法算理。
3.小结,熟练算理。
(三)、小练习
1.出示6道练习,请学生独立完成。
90÷30 =
2.展示汇报,说算法,算理。
三、估算教学
情境,刚才同学们解决了分气球的问题,并从其中学到了像“80÷2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实际上,气球是一种很容易损坏的东西,于是学校多买了几个,买了83个气球……
1.
2.
63÷20≈
四、练习提升
(一)、口算,巩固想乘法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0×3=
60÷20=
(二)、算算想想,初步商不变性质的特点。
72÷9=
720÷90=
7200÷900=
(三)、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SPAN>口算除法>评课记录 |
项目负责人 |
蔡玉蓉 |
|
活动时间 |
2012.12.4 |
活动地点 |
大队室 |
|
活动主题 |
口算除法 |
主讲 人 |
徐宪业 |
|
参加对象 |
全体数学组成员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今天,我们组的高启杰老师执教了一节《口算除法》,课后,我们组全体成员集中评课.针对这节课,我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想法: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过程确认 |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
四上《口算除法》评课稿
1. 问题情境的设计。在学习新知前,创设生活情境——以学校即将举行校运动会为主题,通过分气球、挂彩旗等活动,与本节课的内容紧紧相扣。同时,又把学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2、探索新知的设计。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根据新课改的思想,以学生为主,让他们自主情景图去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计算,暴露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并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体现趣味性和生动性。这节课不仅注重新知的探讨学习,还注重练习和应用。在练习题的设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练习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最后一道拓展题设计渗透了函数思想,让人耳目一新。
除了以上优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在让学生探究算理的过程中,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多讲,以进一步内化算理。
2、在语言的表述过程中,要求尽可能的表述完整。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