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体备课——《用字母表示数》

(2011-12-18 18:07:42)
标签:

杂谈

分类: 各学科集体备课活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萧江三小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蔡玉蓉

活动时间

2011.11.24

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室

活动主题

用字母表示数

主 讲 人

蔡玉蓉

参加对象

数学组成员

申请学时

2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中午,我们数学组成员集中多媒体教室进行集体备课.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确定以下教学设计理念:1、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搭配和重组,体现教学设计的问题性和时效性。2、注重对学生学习感受的积累和经历探究过程所取得的经验地提炼,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

关于教材:“用字母表示数”是小学生学习代数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开始。由于小学生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关于学生: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教师要更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感兴趣,富有思考性的内容入手,让学生自己在特定的环境下不知不觉中建立字母存在的作用,渗透,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需要。再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进一步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数和计算公式。在课堂中要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最后,基于学生角度出发,我们认为还应该让学生体现以下几点:1、让学生自己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1)直观形象地显示数量关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数学内容,理解数量关系。(2)从列出的算式类推。经历自己写出含有字母式子的过程自觉感受其含义,体会用字母表示数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也是解决问题的方式。2、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1)体会用字母能代表一大批具体的数,含有字母的式子能概括地表示数量关系。多次进行从部分到全体的联想,体会字母表示数具有概括性的特征。(2)体会用字母表示公式便于表达、易于记忆。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白思敏

 
集体备课——《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47----484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涵数思想。

教学重点:

会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              初步体会字母具有的概括性

     师:清晨,夏令营的军号吹响了!小营员们走出帐篷,集合了!
  (电脑出示夏令营动画)
    师:现在,操场上有多少人?
   生1:有很多人。
   生2:有n
   生3:有x
  师:同学们都认为用字母可以表示人数,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玩一玩,用字母、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1、老师今天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盒。这个魔盒还与数有关系咧!
  (我们放进一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就会出来另一个数),想试试吗?
  2、第一轮报数
  师:谁来报个数!
  师:谁来再报一个两位数!
  师:谁来再报一个三位数!
  师:魔盒可以放进好多,好多,好多……数,对应可以出来好多,好多,好多……数! 有意思吗?
  师:好!我们再来玩一轮。
  3、第二轮报数
  师:谁来报个数!
  师:注意看看,这一轮有什么变化。谁来再报一个两位数!
  师:我们又往魔盒里放了好多,好多,好多……数,对应又出来好多,好多,好多……数!
  4、师:我们能不能把进去的任何一个数与对应出来的数表示出来?
  小组合作,商量商量!
  生1:第二轮,进去的数用a表示,出来的数用b表示。
  生2:进去的数用a表示,出来的数用a+1表示。
  师:那,第一轮,进去的数与出来的数怎样表示?
  生3:进去的数用a表示,出来的数用a×2表示。
  师:我们来看看第二轮这两个同学的表示方法。这里的ab有联系吗?b还可以怎样表示?
  生4b还可以用a+1表示
  师:大家真不错!已经会用字母表示数了。
  5、师:那用字母表示数,你还在哪儿见过?
  生1:一些计量单位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生2:我们语文的拼音,英语书里的字母。
  生3:我们数学学过的运算定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生4: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师:大家刚才多次提到的计量单位可以用字母表示(电脑出示)
  师:我们最熟悉的厘米可以用cm表示,看平方厘米可以用cm2表示。

(二)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1、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师:用字母表示数很简洁,所以有时人们也习惯用一些固定的字母来表示某个量。(看屏幕,读题)
  师:如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周长用c表示,面积用s表示。
  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师:谁记得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呢?
  (板书:纸版)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生: C=a×4 S=a×a
  师: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与文字表示的计算公式,你更喜欢哪一个?
  生: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因为简便一些。
  师:这里的a×4 a×a还有更简洁的写法想知道吗?
  2、(电脑出示)零国王的故事(三条简写规则)
  师:有趣吗?那,这三条规则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
  生1b2应该读作b的平方,不能读作b2
  生22×x应当把2写在x的前面。
  生3ab的小圆点不要漏掉。
  师:这里的小圆点写在字母的中间读作“乘”,或者省略不写。
  3、师:你还能把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写得更简洁吗?
  生: C=4a S=a2
  4、师:老师这儿有几道题来考考你。下面的写法正确吗?
  ⑴a×4写作4a
  ⑵1×s写作s
  ⑶12+x写作12x
  生:加法里的加号不能省略。
  ⑷3×5写作35
  生: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⑸(n+m)×4写作4n+m
  ⑹a×a写作2a
  师:这里的2a表示的是a2相乘,表示两个a相加。(板书2a=a×2=a+a
  4、代入公式求值。
  师:用字母表示的计算公式既简单又好记,而且还便于应用。
  ⑴(屏幕出示例32)
  师: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6cm, 我们可以利用公式求出它的面积。但代入公式计算时有一定的要求。首先要写出计算所需要的公式;然后把相应的数值代到公式中,代入数值时,前面要用等号连接,上、下对齐,把数代进去的时候,乘号就不能省略了;最后在算出的结果后面写上单位名称。
  ⑵(出示习题纸第1题)
  师:你能根据公式,计算出它的面积和周长吗?(学生练习)
  投影学生作业,强调书写格式。
  三、实际应用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会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并会运用了。那我们能用字母表示出学过的运算定律吗?(出示习题纸第2题)
  运算定律 数字举例 用字母表示 简 写
  加法交换律 7+8=8+7
  加法结合律 (6+13)+7=6+(13+7)
  乘法交换律 12×32=32×12
  乘法结合律 (17×5)×8=17×(5×8)
  乘法分配律 (5+4)×25=5×25+4×25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学生作业订正。
  师:张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把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的简写这一栏给空着了,为什么?
  生:因为加法不能简写。

3、座位问题
  师:用字母表示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张老师生日那天。为了庆祝,我带了两个外甥明明、扬扬去看电影。买了电影票,根据票上的座位号找到了位置。两个外甥为了表示祝贺,让我坐在他们的中间。(介绍电影院位置:从1号往左数是单号,从2号往右数是双号,我们坐在6-28号之间。)
  … 5 3 1 2 4 6 … 明明 张老师扬扬 … 28 30 32
  师: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明明、张老师、扬扬的座位号吗?
  (讨论)
  生1:明明的用a+2、张老师的用a+4、扬扬的用a+6
  生2:明明的用a-2、张老师的用a、扬扬的用a+2
  生3:明明的用b-2、张老师的用b、扬扬的用b+2
  师:你认为明明、张老师、扬扬的座位号可能是几?
  4、师:用字母表示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五花八门的食品往往使人爱不释口,一不留神,我们就会发胖。那自己到底是偏胖还是苗条呢?这里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理想体重的数学计算公式。看!
  标准体重公式(计算部分学生提供的数据)
  BMI(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就要结束了,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吧!


  生1: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
  生2:我知道了数学公式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师:今天老师的收获也很大,同学们的积极动脑,大胆发言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我们以后还能再在一起上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