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设有效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2016-07-13 16:31:39)

创设有效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榆次区泰山庙小学   侯瑞香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课堂教学有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由“爱学”到“会学”,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

    一、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汇报,这样的学习方式激活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解放了学生的口和脑,于学困生也有了在课堂上表达的机会,从而促进他们建立自信,逐步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小组合作模式,引入竞争教学机制,以激发学习兴趣。如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表现好的可适当加分,得到展示机会的可适当加分,同时把卫生、纪律也入小组捆绑评价,每周评比优秀小组,颁发喜报或表扬信。同时也进行个人追逐赛,每人累计得分,每周评比班级之星五名。

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每周的班队会和周五的“学生讲堂”,组织一些小竞赛,如朗读课文、古诗词背诵、成语听写大赛、名著知识问答、口头作文比赛等,把竞赛带入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组织小组学习,通过互帮互学,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独学无友,进步自然慢。正如契诃夫指出的“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环境。这样,在语文学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难题就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小组学习中,优生起到“小先生”的作用,对学困生也一个很好的帮助的机会,四个同学成为共同进步、荣辱与共的一个战斗集体,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掘了学习潜能,发展了学生个性。小组成员因为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各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他们通过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拓宽了思维,激发了思维的火花,从而加速了语感形成和优化。

四、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教师应提出一个启发性的有价值的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使课堂学习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往往闪现在质疑、讨论或交流中,而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推波助澜,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就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怎样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这样一个问题串起了全文的框架,也理清了文章的条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提出一个个新的问题,自己去推敲文本,去探索发现,去相互交流、争论,加深了对书本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课堂学生才学得有兴趣。

五、创设创造性学习情境,运用推想猜测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推想猜测法,就是通过对某件事物的某些方面的推想猜测,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创造力。在语文课上可以补叙课文、续写童话、改编故事、补换结尾等,不仅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1)利用课文中空白,鼓励学生补白。如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中,“爸爸没有听我编的谎话就直奔医院”我到底和爸爸编了哪些谎话?爸爸又是怎样看出来的?可以想象这个情节,把父女俩的对话和“我”的心里活动写下来。(2)续编结尾。如六年级上册《爱之链》一文的结尾这样写道“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到底后来他们的生活过得怎样,可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3)换结尾法: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多角度进行想象,设计出新的结尾。如四年级上册《九色鹿》这个神话故事中国王惩罚了见利忘义的调达,并下令老百姓不许伤害九色鹿。故事的结局比较圆满。如果国王一意孤行,一定要捕杀九色鹿,那故事又会怎样发展,让学生编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时机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