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游览的第一站是杜甫草堂。
从酒店出发,我们选择乘坐公交车,筱儿搜索有58路和19路公交车经过酒店附近。可是在成都搭乘公交车真的很不方便。酒店对面武侯祠旁边有公交车站牌,我们横过马路在此侯车,一会儿之后有58路车经过但未做停留,于是我们只好顺着马路往前走,两站路之间的路程也挺长的,但到下一个站牌处58路车依然未停,于是我们继续往前走,顺便感受成都的街景,走到马路往右拐的大站牌下,终于登上了19路公交车。
杜甫草堂是诗圣杜甫的故居,坐落在成都市西郊美丽的浣花溪畔。在“安史之乱”兵荒马乱之中,诗人过着颇沛流离的生活,因不愿屈辱于叛军铁蹄之下,于公元759年携家眷千里迢迢从长安经甘肃来到成都避难,在友人的帮助下营建了草堂。几间茅屋栖身,过了四年多的隐居生活,写下了240多首诗篇。后离开成都,草堂也逐渐颓毁。唐末诗人韦庄曾在遗址上重建草堂。北宋以来,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供人瞻仰。
诗人身居简陋、低矮、窄暗的茅屋,但胸怀大志,虽然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幼子饿死,可诗人心中跳动的是一颗想百姓,思黎民,忧天下的心,走进草堂内,柴门前栩栩如生的杜甫塑像,让人顿生敬慕之情。领略草堂风貌,感悟诗圣精神,为诗人爱国忧民情怀所感佩。
http://s10/mw690/002nfCyEgy6KFcpxrQZ89&690
如今的杜甫草堂已开辟为游人浏览的公园,园内林木繁茂,修竹纤纤,幽深宁静,即使是盛夏,园内也清凉怡人。沿着幽幽的曲径,缓缓的走,细细地看,有一群成都老人在这里跳健身操,音乐轻柔舒缓,仿佛怕惊扰了杜老的诗魂;有用手指作画的老者,那么专注地正在做着一幅画,我们驻足良久,感受着文化气息。在诗史堂里,有一尊杜甫铜像,脸庞清瘦,胡须微翘,头高昂着,双目直视遥远的北方,目光里满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一手握着一卷书,骨节嶙峋,如同祠堂里随处可见的竹子,清瘦却坚劲有力。
http://s8/mw690/002nfCyEgy6KFct9uzt57&690
诗圣一生历尽坎坷,饱经苍桑,晚年贫病交加,却始终心系中原,心怀家国之忧,创作出了大量的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看,诗人扶杖走出茅屋,面对一场八月的大风,茅屋为秋风所破,诗人心中所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愿望和高尚情怀。我们从中瞻仰他的崇高精神,领略他的旷世诗才,这就是我们千里迢迢前来游览的原因吧。
http://s4/mw690/002nfCyEgy6KFcyof9993&690
http://s6/mw690/002nfCyEgy6KFcEl82N65&690
出了杜甫草堂,我们一路步行,去游览草堂旁边的浣花溪公园。
浣花溪公园园内山水交融,花草树木绿阴蔽日,由万树山、沧浪湖和白鹭洲三大景点组成,浣花溪和干河两条河流穿园而过,是成都市迄今为止面积最大、投资最多的开放性城市森林公园,被评为成都市唯一的五星级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形象演绎了杜甫的诗意韵味,诗意是浣花溪公园最突出的特色。由于走得累了,我们选择乘坐观光车游览,沿着诗歌大道一路走马观花,诗歌大道左右两边的松柏树丛里,有数位历代著名诗人的雕像栩栩如生,像一块块丰碑,彰显着中国古文化的厚重。远观依然看得见成群的白鹭在湖中飞翔或栖息,一派悠然静谧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一路走着,筱情不自禁地咏诵着“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的诗句,返回途中经“饮中八仙”雕塑前,我们要求司机停车留影。
http://s16/mw690/002nfCyEgy6KFcHZ2In4f&690
http://s3/mw690/002nfCyEgy6KFcJYSLo02&690
难怪都说成都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个走了还想来的城市”,这里处处有诗意,随处可见诗,随处可读诗,真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城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