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给国外“买买买”贴“不爱国”标签

(2015-11-06 12:20:17)
标签:

杂谈

□毛建国
  出境游热了,出境消费也成了热门话题,我国出境游人数和购买力已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预计2015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将达到1.2亿人次,消费支出将高达1940亿美元,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11月5日《经济参考报》)
  境外旅游消费支出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这放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一方面,这说明中国发展了、国人富裕了;另一方面,这么大的数字也确实需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如果这笔钱用于内需,显然非常有利于化解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感慨购买力外流,并不是说不该到国外花钱,花得没有任何意义。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追求和亲历,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世界是圆的,也是平的,发展为出境游提供了条件。很多人正是通过出境旅游,了解了世界的多元,看到自身与别人的差距,师人之长技,回来后增添了文明自觉和奋发动力。因此,我们不仅不该非议和限制境外旅游与消费,反而应该理解和鼓励更多的国人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常常与消费分不开。既然出国了,消费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我们在意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购买力。也就是说本可以在国内实现,或国内可以提供替代的,结果花在了国外,这多少让人感觉遗憾。这部分购买力的外流,当然很没有必要,有争取回来的可能和价值,这才值得我们关注。
  一些国人在国外表现出来的“买买买”状态,我们可以进行消费探讨,但不要动辄简单地置于“爱国”框架下审视。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到日本或其他一些国家大肆采购的人,就没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一种“消费不爱国主义”,这种观点是十分荒谬的。在消费主义时代,把一个人的消费行为与爱国情怀简单对接,不仅简单狭隘,而且背离文明。
  当一种消费呈现出一种集体倾向时,乍看起来不理性的背后一定有某些合理的成分。人们的消费行为基本是受“性价”决定的。“性”就是以品牌、质量、功能为基础构成的品质,“价”就是价格。如果说一些争相采购的产品在国内也有的话,更该追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同一商品出现国内外巨大的价格差?为何连不折不扣的“中国制造”,也是海外比国内便宜?这里涉及税收政策、流通成本问题,也涉及商家经营理念问题。
  购买力外流需要怎样的反思?一方面,必须看到一个发展起来的时代,外流有必然性,是一种全世界现象,具有合理性。另一方面,即便一些购买力外流没有那么必要,也不该简单地给其贴上“不爱国”的标签,而应探讨我们能不能提供同样性价的产品。如果有一天,国外市场有的,我们都有,而且比他们还便宜,谁还会大包小包地从国外捎回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数据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这五类产品的20个品牌高端消费品,中国内地市场价格比我国香港地区要高出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一次购物省下来的钱,都够支付旅行费用了。面对这样的差价,有几个人会不动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