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舌尖安全”勿止于“供港食品内销”

(2015-09-25 12:25:34)
标签:

杂谈

□张贵峰
  记者从“2016年度供港生鲜招标发布会”获悉,在足额保障香港市场的前提下,明年将有200亿元供港生鲜产品投放内地市场,包括北上广深及长三角、珠三角的60万居民将首先开始享用。由于强大、持续、有公共财政保障的监管体系,我国供港食品长期保持99.999%合格率。(9月24日国际在线)
  我国供港食品一直拥有非常高的质量记录、合格率近乎完美,早已众所周知。诚如此前香港卫生局局长周一岳所言,“内地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其实,不独供港食品,我国其他出口食品质量,同样也拥有接近完美的合格率。《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显示,“2010年中国出口美国的食品合格率为99.53%,出口欧盟的食品合格率为99.78%”。但与此对应的在国内销售的食品质量状况,即便是依据官方统计数字,依旧逊色得多,更不用说消费者的实际感受了。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2014年国内食品抽检样品合格率94.7%;2015年上半年,合格率为96.3%。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则称,国内食品总合格率仅为“90%以上”。
  这种背景下,供港食品也将“投放内地市场”,惠及内地普通消费者,使之也跟着“沾光”享受99.999%的食品合格率,当然不失为一件好事。但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为什么要享受优质的食品,内地消费者只能跟着供港食品“沾光”?供港食品所能达到的合格率,内销食品为什么不能同样做到?针对供港食品的严格监管,何以不能同样适用于内销食品?同样是食品安全监管,何以要“内外有别”?为内地消费者提供同样严格的监管,难道不也是监管部门的职责甚至首要职责所在?
  很明显,同样是国内生产的食品,供港食品合格率之所以能接近完美、远超内销食品,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秘诀,无非还是因为:较之内销食品,针对供港食品的监管更加严格。据此前媒体报道,内地某家供港注册猪场“每个月进行两次瘦肉精检测,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项目多达42项”。依据专门的供港食品规范,“一棵大白菜就需要十几次检验”。如此严格的供港食品监管措施,也再次证明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食品安全不仅是企业“生产”出来的,更是政府“监管”出来的。只要真正监管到位,即便是99.999%这样“在全世界都是很难得的”的食品安全记录,也并不是做不到的。
  中央一直反复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而如果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期“内外有别”,致使内销的食品监管一直明显逊色落后于供港食品的监管,那么,上述“四最”的标准势必会显得名不副实,也无法让内地消费者与境外消费者一样享受同等质量水准的“舌尖上的安全”。
  因此,要想充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不能仅止于“供港食品内销”这样“让内地消费者跟着沾光”的权宜之计,而治本之计只能是,真正按“四最”标准,让销售给内地消费者的食品与供港食品的监管保持一致,统一长期“内外有别”的食品安全监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