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性看待“洋房奖状元”

(2015-07-01 14:18:00)
标签:

杂谈

  在广东恩平,每年由企业、华侨设奖奖励给高考优秀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奖池”大约在300万元左右。黄冈实验中学的戚文杰在今年高考中,以总分633分的成绩成为当地的理科“状元”,并成为首套“状元房”的拥有者。(6月30日《广州日报》)
  对于重奖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很多人都认为是“推波助澜”应试教育,从而大加挞伐。从一定意义上讲,不炒作高考“状元”,不对高考“状元”进行过度褒奖,确实有助于人们更理性地看待高考和高分考生。但是,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进行褒奖,也要具体对待,不可一概而论。比如恩平这些企业、华侨不惜重金奖励,就是出于振兴家乡教育、留住优秀学生的良苦用心,对其横加指责就有点吹毛求疵了。毕竟,重奖学生的钱来自企业与个人而非政府财政,他人不宜干预。
  只不过,企业这样重奖也不是无可挑剔的,因为第一名与第五十名也许就差三五分,怎么可以给予“状元”那么多赞誉乃至物质奖励呢?这或许真的会助长“唯分数论”。相关部门要对社会助学进行积极引导,倡导社会捐资助学途径多元化,真正将好钢用到刀刃上。比如,不妨鼓励社会资金更多地流向那些办学条件较差的乡村学校和自强不息的贫困生等。“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哲理,对于教育事业而言是再恰当不过了。 (屈正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