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春节期间,有多达45万中国游客赴日本消费,购物消费近60亿元人民币。家住杭州的王先生赴日本旅行,在大阪的电器商场惊奇地发现,马桶盖外包装上赫
然 印 着“Made in China”,产地竟是杭州下沙。(3月1日浙江在线)
一个中国人,不远万里到日本,只为购买那个在中国生产的马桶盖,世间大概没有比这更具有讽喻意味的事情了。那个产于中国杭州的马桶盖,漂洋过海东渡日本,完成一场奇幻漂流,最终装进了国人家中的浴室,想想也是“醉了”。这显然昭示了某些曾被多次提及的问题:许多质量上乘的产品在中国国内并非难于生产,而是不少产家都奉行着区别对待的态度罢了。譬如国产奶粉一度问题频发,但是调查发现,同样是这些生产厂家,其销往国外的产品合格率却都在99%以上。如此的悖论和奇幻为何会发生?与其说是缘于国外相对严格的产品检测和准入制度,不如说是来自于国内某种低质量生产和监管的惯性。像马桶盖这样的日常生活用品,不少中国厂商长期奉行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产品质量自然追不上人们日益增高的要求与审美。与此同时,公共监管也多是粗线条的,即便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消费者维权和索赔也往往会成为难题。在这种现实语境下,中国游客去日本抢购马桶盖也就不足为奇了,只要质量过关,消费者不会管产品的老家在哪儿。
我们不必嘲笑那些在日本买马桶盖的国民“钱多人傻”,也无须指责松下的曲线销售策略,需要看到的是国产马桶盖为何会在海外热销?答案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以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抢购为参照,笔者认为至少我们应从制造一个让人放心、贴心的马桶盖做起。 (王聃)
前一篇:秀才遇散兵
后一篇:城市雕像何时不再闹文化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