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800多名学生齐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头,在父母的头上拔下一根白头发,永远留念。11日上午,上海嘉定区民办斌心学校举办的“孝敬文化节”上,学生和家长泪流满面,场面感人。有学生家长表示,学校以如此盛大的场面向学生普及传统文化,很感动。(1月12日《新闻晨报》)
我相信那一刻,当孩子看到父母头上的白发,当父母看到孩子跪在面前,双方的泪流满面,是一种真情流露。但这一跪,能否从此就“真情恒久远,孝心永流传”?恐怕也没有多少人相信。就好比现实中的逆子,也曾经有对父母柔情似水的时候,小的时候也曾经抱着父母说“我爱你”。可长大之后又如何?爱的表达方式有千万种,何必非要取“跪”这种方式?即便说这是一种孝,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孝。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论“我们怎样做父亲”。在鲁迅先生看来,古代中国人的亲情,有着很明显的差序格局,那种不平等的父子关系,是不利于培育现代公民和社会进步的。我们希望的孝,其实是建立在人格平等上的相互尊重与关爱。也只有这样的孝,才能够持久。
这些年来,类似这样的“跪拜秀”并不少,有的是跪父母,有的是跪老师。其实呢?很多跪拜是打着文化的旗帜来进行自我炒作,其背后有着深深的利益动机。
一个进步的社会,已经没有跪拜的空间了,从跪拜父母中也看不到应有的文化自信和教育智慧。跪孝,涉及的是传统文化取舍问题,一些糟粕既然已经被抛入了“回收站”,那就不要再把其“还原”了。
前一篇:换个角度看“小学生作文写打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