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位老读者是他的莫逆之交。由于声音过大,影响到其他人读报、复习、看杂志,人们,颇多微词,管理员也三番五次前来劝阻,(以前也有少数读者在阅览室接电话,经管理员提醒,马上戛然而止或出于接听,屡试不爽。)然而,他好像死猪不怕开水烫,收效甚微,一意孤行,"涛声依旧"。结果,管理员忍无可忍,将其驱逐出阅览室,让他俩到大堂聊天。
我当时既恍火,又纳闷,人要脸,树要皮,受到这么多人的谴责,咋处变不惊无动于衷,竟无一丝一毫的收敛,还好意思经常光顾,脸皮咋这么厚!天下怎会有这样我行我素一点不讲社会公德的人呢?他活了一大把年纪,难道不知道图书馆应保持安静,最好鸦雀无声这样起码规定吗?我总觉得这里面可能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上个星期三上午是图书馆的惯例闭馆日,要到下午一点钟才开馆,在熙熙攘攘排队等待的人群里我发现了坐在我后面的老读者。
我好奇地问他,哪个老找到大声聊天的人为啥说话声音不得小?咋不听管理员的劝阻?他一脸的无奈,苦笑着说:"我其实并不认识他,只是在公共汽车搭讪有过一面之交。由于他晓得我爱好旅游,正好与他的兴趣不谋而合,所以才上了微信朋友圈,建立了联系。不过,他双耳严重失聪,是个聋子。无法进行电话交流……"
"噢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说:"你以后不要约他到图书馆阅览室见面行不行?避免妨碍别人看书学习!"
"哪有这么容易!他耳朵不好使,电话交流他听不见!手机放在免提上,也无济于事!我以前微信告诉他,在图书馆有个固定活动时间,所以每天到了时间,他就来找我拉闲篇。谁知开了头,就一发不可收,无论邀请不邀请,欢迎不欢迎,他要来谁也挡不住!"
聋子听不见,可老读者听得见对朋友的不满言论,压力山大,无地自容。偶尔中途就提前结束阅报浏览,拽着聋子一起回去。
"哪他知道不知道喉咙响,读者对他很反感,一肚子意见?"我试探性地问:"要知道众怒难犯!"
"其实,你们谴责他的话他一句也没听见,耳不听,心不烦,否则他也不会喉咙一直这么响!女管理员莺声细语他更听不见,实际上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不瞒你,我也烦他!他一来我报纸看不成,还要耐心听他演讲!我几次想与他断绝往来,但一直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他是个老光棍,回去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怪可怜的……"
但是,"老读者"说归说,做归做,那个大声喧哗的人已消声匿迹一个星期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