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机不可或缺(原创)
自从我的彩电5月19日"歇菜"后,我一直不习惯这种似乎与世隔绝的单调生活,尤其是睡眠前两三小时,多年养成的看电视的习惯,一下子还适应不了,总觉得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本来歪打正着,可以利用闲暇,去亲戚朋友家串串门,叙叙旧,聊聊家常,加强沟通,增进感情,无奈我的腿不争气,患有老年性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爬不了让人望而生畏的无电梯六层高楼。
电视机平安无恙时,我不觉得它有多么重要,可一旦失去它,才体会到它的存在价值,要不没电视机怎觉得度日如年,百无聊懒,闲得发慌,。我本计划买一台液晶屏的新彩电填补岁月的娱乐真空,可计划赶不上变化,造访了三四家大卖场,彩电都已大幅涨价,不是3999元,就是4999元,最高达5999!价格高得让人咋舌,虽然我不是买不起,但我实在不愿做这个"冤大头"!
我这辈人的孩提时代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电脑、电视,,获取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报纸与广播。可以毫不扩张地讲,我是听着广播长大的,广播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图像,没有现在的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体平台那样时尚、新潮、先进,图声并茂,多姿多彩,饶有趣味,但是那时广播对我却有着无穷的魅力,广播内容有时事新闻、音乐曲艺、有戏曲文学,军事科技等等,总之林林总总,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应有尽有,广播伴我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度过美好的青少年时代。
为了随时收听到心仪的广播节目,我还撑握了半导体收音机装配技术,节衣缩食装了一台七管超外差式晶体管收音机。不过,现在用不着这么"小题大做",,我的手机上正好找到一款收音机APP,举手之劳就能为我打发时间充实精神家园,拾遗补缺,让我重温广播的乐趣,。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事过境迁,此广播非彼广播,手机上收到的广播电台无调幅中波,均为调频广播,由于频率高,信号不稳定,手机放在手上与放在床上效果大相径庭!连手机的位置方向均会影响收音效果。而且电台寥寥,除了南通新闻台、南通交通台、江苏新闻台、江苏交通台,就是"中国之声"与"中国经济之声"。而且内容大多除了新闻,就是交通信息,医疗讲座与流行歌曲及广告等等,不是说不好,而是适合我等老人需求的栏目太少。
为了听中国之声的"新闻与报纸摘要""新闻联播"我必须事先调到转播的南通新闻台97.0MHZ上,否则,直接收听,不是信号不稳定,就是灵敏度太低!
这时,我倏然明白:甘庶没有两头甜。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讯,附加APP,只是次要功能。不外乎"花拳绣腿",华而不实。同时,对不久前作为"废品"处理掉的一台收录两用机(收音部份无故障,丧失功能仅是磁带无法还声)我现在懊恼不已!不然,这时也可"李代桃僵,"拾遗补缺啊!
说到这里,也许有的网友会拮问:既然你可以用手机听广播,为啥不可接收电视节目呢?如果家有宽带,那么当然不成问题。只要加个WiFi就水到渠成。但我住的是三四年的老楼,住户多为风烛残年的老人,只有我有装宽带的诉求,无奈,孤掌难鸣,独木难支。假如直接开通网络,以手机接收电视节目,那么每天流量惊人,费用不菲。既不经济,也不现实!所以,电视机还是不可或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