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鼎奇
马鼎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494
  • 关注人气:2,0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往事(原创)

(2021-03-13 10:51:05)
标签:

文化

    故乡往事(原创)

        我的故乡地处江海平原腹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河网纵横,交通便利,盛产优质大米、猪肉和淡水产品。有人说是江海世外桃园、"鱼米之乡,"不乏溢美之辞,言过其实但也不十分扩张。古镇虽无古色古香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街上也无素享盛名的百年老字号商铺,但也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花红柳绿,丝毫不逊于一派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情。
      在我的印像中当地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心地善良,虽不保证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程度,但几乎没发生过偷鸡摸狗案件,更不要说恶性案件了。不过,古镇经济比较单一,主要以商业、手工业、,服务业为主,对像也以四乡八邻的农民与各地商客为主体,所以铜匠、铁匠、锡匠、银匠等手工艺人星罗其布,门店布遍全镇。
        因离洋口渔港不远,商业则包罗万象,以贩卖布匹、粮食、油盐酱醋茶生活日用品与文蛤、海鱼、海蛰、海虾等海产品为第一要务,那时外地客商云集,三五成群操着各地方言的人,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古镇诚然成了南黄海海产品集散地。
      小镇日常显得安谧恬静,只有传来西街“叮当、叮当”的铁匠铺的捶打声,偶尔会划破这种宁静。想不到小镇这种无噪声的环境,曾经还是一种宝贵资源。
      有一年,在上海印染总厂担任总工程师的三叔,不堪承受工作压力.罹患抑有症,大都市的喧嚣噪声让他辗转反侧彻夜难以入眠,服药效果也不明显。为了早日痊愈康复,他突然想到老家古镇的安静。经与祖父协商,于当年夏天搬到小镇疗养。经过祖母半年的悉心照料与生活调养,三叔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睡眠。毋须讳言这除了祖母的呵护,这与小镇没有噪声困扰不无关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与现代城市的人迥然不同,古镇的人知足常乐,处变不惊,随便遇到什么事,处理起来总是从容不迫,不紧不慢,大城市里那种压力大、节奏快,在这里难觅蛛丝马迹,似乎与这里的自然氛围同步。星转斗移,事过境迁,多少年,多少代过去了,古镇人几乎传承了这种遗传基因,好处就是避免吃亏上当,缺点就是因循守旧,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发家致富或小富即安。所以古镇时间似乎凝固了,变化很小。古镇基本没有改变靠海产品与农付业加工吃饭的格局。
      唯一的工厂就是街东头的油米加工厂,小学二年级时,班主任潘老师还带我们如同幼儿园小朋友,手拉着手参观过一次。时间久远,现在印像不深,好像车间里有好多皮带轮在飞转,反正不是大轮带着小轮转,就是小轮带着大轮转!转得我心惊肉跳、眼花瞭乱。现在让我好奇的是动力咋不用柴油机?而是来自一台陈旧锅驼机,起动起来,好比老牛拉破车,噪声惊天动地。厂里为它顺利排出废气,还专门埋下一个粗铁管,让浓烟直对河上排。那烟气随着“突突”声抛出一个个带环状的烟道,,特刺鼻难闻。不过,幸亏离我家很远,既听不见,也闻不到。
       有一年,大概是正月初五,奶奶给我伍毛"压岁钱",我花一毛买了张在镇东头古庙里放映的故事片“五更寒”入场券。   
      故乡虽是千年古镇,但文化落后,建国后到我离开,也没有建起一座象样的电影院。春节是个吉祥喜庆万民同乐的特殊时间节点,仅靠晚上小学操场一场放映怎么能过瘾,满足百姓的精神需求?于是经镇政府同意破例在古庙大成殿白天放电影。那时正好碰上什么活动,将里边泥雕木塑的大小菩萨与罗汉早都"扫地出门",腾出的空间足足可以让五六百人享受一场视听盛宴。
       可是电影放到一半,不知谁惊恐叫了一声:"不好了!触电啦!"那时的人愚昧无知,电的知识也远没普及,只知道电会人传人,一人触电,人人都可能波及遭殃。至于谁触电,如何触电,也是一头雾水,没搞清楚,不管三七二十一,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撤开两条腿,挤到门口你争我夺“虎口脱险”。
       谁知大庙事先已作了改造,防止有人逃票,仅有一门供进出,其他门都被木板钉死,溜出的人很少,我坐在最后一排,距离"逃生通道"咫尺之遥,所以很快从放映现场逃出来。记得当时我心突突乱跳,像怀里揣了个小兔子。
      那时,还是负责发电的师傅聪明,当机立断,迅速关掉电源,否则,混乱中很可能要发生踩踏事故。事后证明所谓的触电是一场虚惊!至于为啥有人为编造恐怖信息?又是谁"恶作剧",我也无从考证,因为我不久就上如皋读书去了。马鼎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