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神秘的大佛》,是由刘晓庆、葛成壮等主演的。影片讲述了四川省乐山市的乐山大佛周围藏有佛财,吸引了不少歹徒前来盗窃,然后死了不少人。当时看完电影,就产生了疑惑:难道世界上真有像山一样高的大佛吗?心想以后一定要找机会去亲眼目睹一下大佛。然而这个愿望直到去年才实现,跟团去了一次四川。终于见到了像山一样伟岸的佛像——乐山大佛。
据导游介绍: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迄今已经有1300余年。自古就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远远的望去,这座大佛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势肃穆。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尊石刻塑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由于乐山大佛的凌云山崖壁是红砂崖,土质比较松,为防止天上的雨水以及山上沁出来的地下水对大佛的侵蚀,古人设计了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从头到脚都有: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还利用了袈裟的衣服的褶皱作排水沟,正胸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从而确保了大佛的千年不倒。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
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岩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岩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以后也遭毁。
为什么古人会在此处建造如此巨大的佛像?导游说:古代的乐山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行船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这个情况被在此修炼的贵州籍和尚海通看到了,他见此立志凭崖开凿一座佛像,欲仰仗佛的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水患。于是,海通和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但想不到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并且威胁海通和尚说“依据大唐律法,凡私自开凿大佛者,要剜去双目!现在给你两个选择,要么交出佛财,要么剜去双目?”
海通当即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 贪官大惊失色,只得狼狈而去。
听了导游对海通和尚的介绍令人唏嘘:海通少小离家入空门,二十四岁为了修大佛十年风餐露宿化缘,筹集大佛修建资金,三十四岁自剜双眼,十八年呕心沥血修大佛,他一生的愿望就是为了修这尊大佛。但是他倾注了一身心血的大佛,他自己却连一眼都没有看到过。其实,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像海通这样的无名英雄挺多的,但他们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会在一些特定的情境之下才会提起这样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