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威
老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49
  • 关注人气: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缅甸观感(缅甸游之十)

(2018-08-22 15:42:10)
标签:

缅甸印象

分类: 老威看世界
      http://s2/mw690/002nbNlezy7n1VHbR1n21&690

       在自己的印象中,缅甸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那次去缅甸几个城市游览了一下,觉得这个国家的人民都很善良,虽然贫穷,但是待人接物都彬彬有礼,见面就是双手合掌施礼。
                                                   随处可见的“三多”
        游览缅甸后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三多”:塔多、庙多、和尚多。可谓是:“出门见佛塔,步步遇菩萨”。据导游介绍:佛塔又称浮屠,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缅甸社会各阶层,无论是国王、大臣,还是僧侣、平民都可建塔。而建塔者由于生活年代、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审美趣味的不同,所以造就了佛塔形色各异的建筑风格。在大巴经过的地方,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些雄踞在大地上的金碧辉煌的佛塔和庙宇。这些佛塔、庙宇同农民居住的简陋破旧的高脚茅屋形成截然不同的鲜明对照。 在缅甸,一般人尤其是男性一生必须要有“出家”的经历,时间可长可短,手续十分简便,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因此处处可以见到出家人。在缅甸人一生中的两件大事里,第一是出家,第二才是结婚,男孩子长大成人更是要出三次家。佛教徒中每个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必须出家当一次和尚,社会上才承认其成人,还俗以后才能够享有结婚的权力,出家的年龄一般在10岁上下,出家时间可以几个月,几年,甚至终生为僧。

http://s12/mw690/002nbNlezy7n1VJEdDBfb&690

http://s2/mw690/002nbNlezy7n1VKzefv61&690

http://s8/mw690/002nbNlezy7n1VLrnCf57&690

        
                                                施舍成为一种习惯 
        导游还告诉我们:缅甸的那些金碧辉煌的佛塔和庙宇都是那些住在简陋破旧的高脚茅屋的佛教徒们心甘情愿捐赠修建的。 缅甸是佛教国家,小乘佛教是它的国教。西元前三世纪小乘佛教传入缅甸,西元十一世纪时就成为缅甸民众普遍的信仰并延续至今。89%的缅甸人信仰佛教,在在佛教思想的长期影响下,施舍成为缅甸人的一种习惯。缅甸有句俗话“心诚的人施舍一个像榕树籽一样小的东西,可以得到像榕树那样大的报答;心不诚的人即使施舍榕树一样大的东西,也只能积下榕树籽那样小的功德”。缅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乐善好施。在缅甸,几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施舍已成为缅甸人的一种习惯。 缅甸人施舍不讲究物品的贵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愿。缅甸有句俗话:“心诚的人施舍一个像榕树籽一样小的东西可以得到像榕树那样大的报答;心不诚的人即使施舍榕树一样大的东西,也只能积下榕树籽那样小的功德。”缅甸人认为,如果能向过路人施舍一杯水,就是一件很积德的事。所以,在缅甸人自家大门口,或在公园、佛塔等场所,总放有盛满清水的水罐和水杯,供过路人饮用。缅甸人的施舍和捐献到处可见:那些数不清的佛塔和寺庙是信徒捐款修建的;全国32万僧尼的斋饭、袈裟和日用品是信徒布施的;就连候车的凉棚、公园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信徒捐钱修起来的。缅甸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捐钱修佛塔,他们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临死时把全部积蓄捐献出来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却一辈子的心愿。

http://s16/mw690/002nbNlezy7n1VNGYpN8f&690

http://s5/mw690/002nbNlezy7n1VOydc8d4&690

                     
                                            对照鲜明的“两极” 
       在缅甸,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两极分化”现象:即信仰的稳固和政局的动荡并存的局面。在缅甸任何地方、任何人进寺庙、佛塔时,都要脱掉鞋子和袜子,表示对佛祖的崇敬,就连我们这些外国游客也要求如此。同时缅甸人在公共场合说话音量都很低、态度平和诚恳,买东西很少被乱要价,社会治安也好得惊人。在仰光街上,看不到偷抢,没有争吵,路口很少红绿灯,但司机都非常礼让,这一切都缘于佛教的力量,它使人心态平和,今世积德从善,来生修福;这辈子穷就穷了,下辈子再来。 但另外一方面,这个国家政局动荡,边境上战乱不停歇,特别是自己在缅甸游览的那几天,中缅边界果敢地区又发生了武装冲突,亲眼看到仰光火车站集结了大批军人在候车,连我们要去的昂山市场、国家博物馆都临时关闭。感觉这又与佛教的慈悲为善、不枉杀生的教义大相径庭。 
       总之,这趟缅甸之旅其实让我感触颇多,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环境都比这里要好多少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和不满足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