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与招行共成长2

标签:
转载 |
股市,真叫人不成熟,多少“价值投资者”在大市低迷下感同身受,像空气一样消失了,让人扼腕。这市场确实有贪婪充斥的时候,如07年末,也确实有恐惧肆虐的时候,比如现在,但大多数时候,市场先生是聪明的、有效率的,所以在大部分时候如果意图愚弄市场,追涨杀跌,多半你就是那个被愚弄的人。
所以就有“2%法则”,即大部分的时间市场是有效或不可知状态,只有2%的机会值得行动;大部分的时间应该用来判断公司的价值或拓宽自己的能力圈,只有2%的时间需要交易。在股市,频繁买卖就像经常离婚结婚,勤劳绝非美德,后果也绝不美好。
我投资了招商银行,虽然远没有要把招行股票带进坟墓的决心,但我的确对这家公司的一些特质很欣赏,也认为他们在一个有远景的行业里做长远的努力。在市场认为已经不值得给予招行溢价的现在,我却第一次认为招行值得相对大部分银行的溢价,因为差异化理念、先发性优势第一次转化为真正的护城河,在迷雾中显现。
招行的一次转型在零售业务上抢占了制高点,最核心的优势便是大比例的低成本存款,连续几年的“最佳现金管理银行”表明招行已将这一优势延伸到公司留存资金管理上。也正是媲美工行、农行的存款成本,让招行一直满足于相对优质的客户。招行的净息差略逊于民生银行,但资产质量更佳。
而日渐推进的二次转型致力于提高资产定价水平,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业务,一句话,以有限的资本实现尽可能多的利润。于是,招行有了人气最旺的微博,上了业内最先进的IT系统,开发了针对果粉的Mac版网银,组织着每年几万人规模的招行“非凡旅游”活动。招行在对公客户转型上被人诟病,认为被民生银行抢占了小微企业的先机。但从招行走的与民生全然不同的小微之路和民生最近爆发的一系列不良来看,招行的敢为人后是明智的。招行一早就公布,会以零售的模式经营小微,以零售空出来的额度支持小微(欢迎7折利率房贷客户早早还款),以零售客户优势发展“知根知底”的小微客户(慎做陌生客户,招行拥有超过5万名私人银行客户,数十万的金葵花客户,他们中有多少的小微企业主?),以IT技术批量做小微(不走民生的人海战术),着重发展“千鹰展翅”创新优势中小客户。招行依然是综合银行,并致力于发展成具特色的零售银行。
至于坊间流传“耸人听闻”的银行破产传闻,是判断坏账吞噬全部净资产。在不良率连升三个季度后,申银万国预计今年银行不良率将反弹至1.35%,并将在2013年中见顶,顶点是在1.56%。不良率上升远未达到灾难的地步,倒是我们去年末0.75%的不良率世所罕见。(招行副行长张光华:一般在经济下行时,银行不良率会有上升,但是反弹幅度并不高,会在可控制范围之内。从招行2012年一季度来看,其不良贷款率仍然与去年持平。预计今年不良率应可控制在1%以内。)
市场通常会保持一个错误的趋势很久,久到投资人的信心和账户都经历难以承受的劫难。但招行终究每天准时开门营业,拓展业务,增加用户粘性,做它该做的事情。相对市场报价的波动,企业基本面的变化一般是很慢的。即便是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招行加快转型的今天,公司的价值变动依然是缓慢的,只要持续的赚钱,招行的价值便是稳定趋升的。
对一个在2009年创造ROE21.2%,2011年RAROC 22.5%的银行,以2012年净资产的价格入股,怎么看这都是个不错的买卖,银行股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提供15%/年收益的时候。
好东西便宜了就是便宜了,一目了然,仅凭常识便可大有收获。
所以我从来不觉得投资一个公司需要在涨跌时候“保持信心”。如果你需要在股价下跌时鼓励自己“坚持持股”,多半是你评估不出公司应该价值多少,多半是你不知道你投资的生意怎么样,你也可能无法面对这些喷涌而出的标题,如此便称不上理性投资,又能预期获得怎样的回报呢?
不过我敢说,2%值得行动的时间里,至少有1%的时候是不需要保持在严格的能力圈内的,甚至根本不需要额外的智慧,只需要常识。在投资者情绪明显低于05、08年最低值的现在,会不会是这样的1%时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