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拜弥勒顶,祈福圣泉山


标签:
圣泉山观音寺佛祖顶弥勒顶三星洞旅游 |
分类: 漫步北京 |
http://s2/mw690/819bbecftx6Dv5pB8Vb01&690
圣泉山旅游景区位于怀柔区桥梓镇口头村,距怀柔城6公里。到圣泉山登山临顶参佛祈福,交通还算便利,H23、H24都可到达,我乘坐867旅游专线路,虽然在红螺寺绕了圈,还是在圣泉山前下了车。
进入景区,头顶便是棚架,这是景区一景,号称京北第一瓜棚。瓜棚自景区入口处顺主路蜿蜒而上,全长1750多米,也是以登山健身为主的景区中唯一一家“山路遮绿荫”的景区,此瓜棚主要种植藤蔓类植物有葡萄、丝瓜、豆角、紫藤等。置身瓜棚之中,春可赏紫藤,夏可享绿荫,秋可拾硕果,冬可看瑞雪。
在圣泉山景区的主步道上,供奉着800尊罗汉佛像。佛像黑亮处,均为游人抚摸而致。景区竖着一块“摸福”的牌子,说是:无论您是登山健身、礼佛拜祖,还是游览美景,都要沾沾“福”气,男伸出左手,女妖伸出右手,用虔诚的心,连摸三遍,就会福运不断,吉祥如意多多,好运连连。
过圣泉寺牌楼约200米,道路左侧一块山石镌刻着“人间殊胜地,天下圣泉山”,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净宗祖庭庐山东林寺方丈传印法师手书。
道路右侧一门,上书“智慧园”三字,一门柱上贴着门票5元的一张纸,不知是什么所在,总之还挺有“智慧”。
智慧园北侧紧邻着“圣泉功德池”,水中一池锦鲤畅游正酣,红光闪熠,令人眼前一亮。
圣泉山山势不高,却还是修有登山滑道,往返双程40元,单程30元。不过目前设备尚在维修调试,暂时停止营业。
圣泉山的吊桥横跨在一条山谷之上,名叫“鹊桥”。桥上没有别的游人,也就没有了摇摇晃晃的感觉。过桥要收费一元,不过吊桥不是必经之路,大约算是一个游玩的项目吧。
吊桥往前的一个三岔路口,矗立着一尊金碧辉煌的佛像,那片空地不大,佛像前又建有售卖商品的小木屋,就显得比较局促。
紧邻着的是个农具的展板,挂着各种各样的农具,锄、耙、叉、锹,五花八门,筐、箩、斗、瓢,琳琅满目。
往前走,路边一个小小的瀑布,晶莹剔透的水花,伴随着清脆的响声飞溅而下,令人赏心悦目。
渐渐登上高处,回头远望,群峰耸立,左湖右河,沟深谷险,吊桥飞渡,一幅绝美的画图。
一座山门,匾额为“禅林春晓“,上面两座亭子状的建筑就是圣泉山的钟鼓楼,钟楼挂有一口平安钟,鼓楼置放一面太平鼓。
门洞中绘有三幅彩画,记述着一个民间传说:唐代著名女将樊梨花镇守幽州北境,一次与北国交兵,被困九龙山(即如今的圣泉山)下,敌强我弱,命悬一线。情急之中,樊梨花合掌急呼:“观世音菩萨显灵!观世音菩萨救我!”观世音菩萨闻听呼救,立即点化九龙山的九条伏地青龙,请它们施救,成就殊胜因缘。九条青龙欣然领命,立即兴风布雨,在军阵上空下起倾盆大雨。交战双方被大雨浇得睁不开眼抬不起臂,自顾不暇。乱军中,樊梨花率亲兵蒙头急奔,突围而去。事后,樊梨花感念观世音菩萨救命之恩,遂在九龙山云兴之处,为观世音菩萨建寺塑像,以为永久供奉。这也是双泉寺的由来。
http://s15/mw690/819bbecftx6Dv68rEYe5e&690
此外门洞中还有四尊天王、二十四孝的浮雕,和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等上八仙的彩色画像。
走过钟鼓楼,山回路转,地势稍见平缓开阔,松柏掩映间,一派隔绝尘世喧嚣的气象。
在一个峡谷转弯处,竖有一块“桃园仙境”的石碑,旁边正在修建的寺庙是桃园寺,挂着的募捐条幅,大言不惭的说“桃园仙境”石碑是唐代遗物。
http://s11/mw690/819bbecftx6Dv6qx762aa&690
到了观音寺,约有2公里多一点的路程,这是圣泉山的核心景观区,据观音寺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唐代,明成化年间重修,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观音寺东侧还有一排房屋建筑,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中华民族万姓祖先堂”,门前还有一尊轩辕黄帝的金身塑像。
观音寺院中的这座古井,就是传说由韦驮菩萨从下园村背来的神井,圣泉山的名字也就因这口圣井而得名。
观音寺为规整的两进四合院,正殿是西方三圣殿,此外还有大悲殿、韦驮殿等。
从观音寺往西,山路依然上升,不远处的山坎处有一座灵骨塔,据说建于晚清,地上有六棱铭塔,地下有小型地宫存放寺僧骨灰。
再往上行100多米,一块形似乌龟的巨型岩石横卧路边,探头探脑,活灵活现,这就是著名的神龟石,。
http://s1/mw690/819bbecftx6Dv79P7tCa0&690
登上观音顶与佛祖顶之间的一块,山路分向两侧,往左可上观音顶,往右是登佛祖顶。
我选择右转,直奔佛祖顶。沿小路十几分钟就到了佛祖顶,此处海拔510多米,是今天行程的最高点。山顶巨石嶙峋,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的经幡。
翻过佛祖顶,从另一侧下山,又回到观音寺的附近,离观音寺50米处有一座山神小庙,供奉着一尊山神像,慈眉善目,没有我想象的威猛雄武。
从山神庙又往东走,去探寻弥勒顶的路线。小路久无人问津,大部分已被疯长的草木湮没,几次迷失费尽周折,最终登上佛祖顶与弥勒顶之间的垭口。在垭口左侧一个树枝上发现了一条已经退色的布条标记,才确定这以前一定是一条重要路径。
往后山望去,山谷深处的一片金碧辉煌的建筑,应该就是红螺慧缘谷生态景区了。
在杂草灌木丛中,往右翻过两三个山头,就登上了弥勒顶。山顶上寺庙安装的播放佛经的太阳能播放器已经没有了声响,可能寺庙的人员也嫌山路难行,疏于管理照看了。
站在弥勒顶南望,蜿蜒曲折的怀沙河,从大山中挣脱而出,左闪右躲,奔入怀柔水库,化成一面明镜,在雾霭中照亮一片天地。
下山也不轻松,在似路非路的杂草灌木丛中探寻,终于又回到了观音寺。
在钟鼓楼处,从东侧翻过一座小山,下行不远,可以看见一片建筑,似乎比观音寺要显得壮观齐整些。
原来这是一座洞府式的庙宇,叫做“三星洞”,左侧还有一座“斗姆殿”,右侧伴有一座“老君殿”。
从三星洞往下不远就到了吊桥,下山比预想的要快了许多。
过了吊桥,几分钟就出了景区的检票口。回头看景区大门的匾额书写着“天下圣泉山”五个大字,还是著名画家、书法家范曾的手笔。
http://s4/mw690/819bbecftx6Dv7MfSple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