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城记-从军都故城到巩华城的穿行

(2012-11-09 11:10:37)
标签:

巩华城

北沙河

朝宗桥

瓮城

土城村

旅游

分类: 漫步北京

http://s11/mw690/819bbecft7b00bbd7055a&690

    在昌平的北沙河沿岸,曾经有两座古城,一座是位于昌平城区西南8.5公里土城村的军都城,一座是位于昌平区沙河镇内的巩华城。两地相距十几公里,非常适合休闲徒步穿行。

 

http://s6/mw690/819bbecftce0759684c85&690

    原想乘坐昌20路公共汽车在四家庄下车,可是公共汽车出了故障,只好在坦克博物馆站就下了车。在温南路的西马坊路口沿土西路一路向东。

 

http://s3/mw690/819bbecftce075c63bd02&690

    先后经过了西马坊村、四家庄村,在接近鹿场桥时,路边有一块土西路的里程碑,标注的是3.5公里,这个可是挺新鲜,常在外遛达,头一回见到非整数的里程碑。

 

http://s14/mw690/819bbecftce0760df4c8d&690

    过了鹿场桥,道路稍有转折,拐上了顺沙路,再东行二三百米右侧的路口就是进入土城村的入口,这时突然看见奔驰而过的昌58路公共汽车,原来路口处的公共汽车站就是昌58路的土城站如果乘坐昌58路车,可以少走4公里。

 

http://s14/mw690/819bbecftce07654d979d&690

    穿过六环路的土城村桥,在村东个一座民房的背后见到了军都故城的一段遗留的大约只有三四米高的土残墙,墙上小树的枝干与须根盘根错节,墙体裂隙错综、斑驳脱落。

 

http://s16/mw690/819bbecftce076984fd1f&690

    从残墙的豁口绕到土墙东侧,看到的土城墙比较完整,绵延有几十米。

 

http://s4/mw690/819bbecftce076d5b5313&690

    穿过土城村,来到村庄的西侧,田地里孤零零的只有一小段残城墙,估计长度超不过10米,看起来就象是一个稍长些的小土包。

 

http://s5/mw690/819bbecftce07711aeff4&690

    又来到村北,在一堆杂物中,不显眼的“藏”着一座“军都故城”文物保护碑。

 

http://s2/mw690/819bbecftce07744e2d71&690

    文物保护碑的背面镌刻着:军都故城俗称土城,建于战国末年,是军都县的治所。军都县是昌平地方建县制以来最早的名称。城原为长方形,南北o.75公里,东西o.5公里,现多数坍塌,仅存东、西、北墙各一段。

 

http://s3/mw690/819bbecftce0778d0a4b2&690

    “硕果”仅存的北城墙,就只有紧邻文物保护碑的那一小段土残墙,被一堆木材、铁栅栏等杂物前呼后应着,这或许也是一种特殊的保护手段。

 

http://s5/mw690/819bbecftce077b5d18f4&690

    从文物保护碑处后退几十米,哈哈,文物保护碑就隐藏在健身器的背后了,怪不得第一次从小广场经过时没有发现。

 

http://s3/mw690/819bbecftce077e03a282&690

    从村东出了土城村,不远就是北沙河,站在北沙河的小桥上北望,六环路清晰可见,再稍远些的就是顺沙路上的辛店河桥。

 

http://s3/mw690/819bbecftce0781514aa2&690

    从小桥往南看,大片的芦苇、菖蒲等都已衰败倒伏,一派萧索,秋意渐浓。

 

http://s1/mw690/819bbecftce0783c99620&690

    过了小桥,沿北沙河左岸南行,十几分钟后北沙河转折向东,河流转弯处的一座大桥就是双塔大桥,是因北沙河南岸的双塔村而得名。

 

http://s1/mw690/819bbecft7b00c0ae20a0&690

    过了东闸村不远处的一座小桥,建造的挺漂亮,小巧玲珑,有三十多个圆拱,还能供汽车通行。

 

http://s15/mw690/819bbecftce078942afce&690

    再往前几分钟的路程,又有一座小桥,恐怕就只能供行人通过了。

 

http://s7/mw690/819bbecftce078cc9cec6&690

    快到西坨村时,又有一座大桥,桥北是满白路,桥南通往梅所屯村。

 

http://s10/mw690/819bbecftce078ed88459&690

    过了西坨村大约十几分钟的路程,河上又有一座尚未建成的大桥,规模很大,超过前面所见各桥,只是看起来已经停工多日,北岸的公路也是毫无踪影。

 

http://s16/mw690/819bbecftce079157878f&690

    走到铁路桥时,就知道离目的地巩华城已经不远了,通往八达岭、延庆方向的铁路线应该离京昌路很近。


http://s5/mw690/819bbecft7b00bbd111a4&690
    果然,过了铁路桥十分钟就到了朝宗桥,朝宗桥建于明代时期,由于桥体坚固,直至今日,仍为重要交通设施。明代,每年入京朝见的蒙、满、维吾尔、回、藏等少数民族官员,都须经桥入京,因此,沙河北桥就以“朝宗”命名。它与丰台卢沟桥、通州八里桥齐名,旧时一同被称为拱卫京城的“京畿三桥”。

 

http://s14/mw690/819bbecftce07b92814bd&690

    朝宗桥北端矗立的汉白玉石碑,阳阴两面篆刻“朝宗桥”3个大字,碑顶篆刻大明2字,阴面(北面)左侧刻写万历四年岁次丙子仲夏立。

 

http://s11/mw690/819bbecft7b00c6083b5a&690

    过了朝宗桥,沿展思路东行不远就到了巩华城的北门-展思门。由于周边房屋都已拆迁,不费什么事就进入了展思门的瓮城,在展思门的瓮城内看到展思门的南侧门楼保存的比较完好,有三个门洞。

 

http://s11/mw690/819bbecftce07bee78bfa&690

    进入高大的门洞内,历经五六百年的拱顶竟然平整光滑如新。

 

http://s3/mw690/819bbecft7b00c6b19b72&690

    瓮城边墙外包的墙砖已经脱落丢失殆尽,只余长满树木的黄土残墙。

 

http://s6/mw690/819bbecftce07c522bf25&690

    站在城北的展思路上看展思门的北门楼,这是展思门的主门,保存的尚算完好。

 

http://s15/mw690/819bbecftce07c7b6cb4e&690

    北门楼的汉白玉匾额上的字迹“展思门”十分清楚,据说是明朝一代奸相严嵩的手书。

 

http://s4/mw690/819bbecftce07cb4d6c93&690

    巩华城呈方形,南北、东西各长不足千米,路程不远,十几分钟就到了巩华城西门-威漠门。威漠门的西门楼是主门,也嵌有汉白玉匾额,“门”字尚还清晰,“威漠”二字已不可辨识。

 

http://s16/mw690/819bbecftce07ce45055f&690

    在威漠门的南门楼外,有一块石碑,镌刻着“巩华城威漠门”。

 

http://s16/mw690/819bbecftce07d1b7cbdf&690

    十来分钟后又到了巩华城东门-镇辽门,这是目前四门中保存最差的一座门,其中相对比较完整的是南门楼。

 

http://s4/mw690/819bbecftce07d4838c13&690

    西门楼保存也很完整,镌刻有“镇辽门”字样的石碑就立在其门前。

 

http://s3/mw690/819bbecftce07d7886182&690

    主门东门楼和北门楼都已不见,只有几堵没有了外包墙砖的夯土残墙竖立。

 

http://s13/mw690/819bbecftce07da2e8afc&690

    从扶京门的东南方向一走近,就看到扶京门完好的瓮城城墙。

 

http://s12/mw690/819bbecftce07dd1a109b&690

    巩华城的南门—扶京门,俗称大南门,为明代皇帝出入巩华城的必经之路,故为巩华城的正门,也是目前保存较好的一个城门。

 

http://s11/mw690/819bbecftce07df7b749a&690

    在扶京门南门门洞之上的镶嵌的汉白玉匾额“扶京门”,与其他各门一样,也是由严嵩手书。

 

http://s15/mw690/819bbecft7b00c9e36b4e&690

    在扶京门的西门外竖有“巩华城”文物保护碑和巩华城简介牌,从西门洞也可以进入瓮城之中。

 

http://s1/mw690/819bbecftce07e5c0f400&690

    在巩华城的简介牌上写有: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城平面呈方形,辟四门,皆有瓮城。“巩华城”匾额嵌于南门瓮城内墙。东、西、南、北四门门洞上分别嵌以刻有“镇辽”、“威漠”、“扶京”、“展思”的匾额。城内重兵镇守,南护神京,北卫帝陵,成为京北重镇。清代巩华城逐渐冷落,现存四个城门洞、瓮城及部分边墙。1985年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s3/mw690/819bbecftce07ec16ef22&690

    西门门洞,长约15米,宽约4.5米,于此可见城门之厚重。

 

http://s9/mw690/819bbecftce07e9d383f8&690

    由西门进入瓮城内,能够看见瓮城内的北部有一排几乎完整保存下来的硬山房,虽稍有倾斜,但木质结构依然挺实,当是明清时守备官兵的营房。该正门为三座城门,中间一门之上应是严嵩手书的汉白玉匾额“巩华城”三字,但因字迹已经模糊,难以辨认。


http://s7/mw690/819bbecftce07b5e548a6&690
    从扶京门走到沙河汽车站附近已经接近下午5点,天色渐晚,就结束了一天的徒步双城穿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闲步撞道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