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首先虽然近月2是我刚玩的,然而玩近月1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剧情基本都记不起来只能靠脑补了。如果有什么记忆错误的地方还请原谅我这个老糊涂吧。。
1. 为什么会有风格变化
《近月》系列目前已经有中文的作品,从每一作的制作人员名单里可以得出制作剧情的人是如下几位:
近月1:真纪士,王雀孙,东之助,森林彬
少女理论:真纪士,王雀孙,东之助,森林彬
近月2:东之助
那么是不是可以得出近月2相比于前2作,风格有所变化的原因是制作人员的变动呢?顺便,这四位当中名气最大的应该是王雀孙(虽然我对他并没有什么了解),鉴于很多人对于近月2的质量并不满意,很有可能会得出在近月2质量下降(如果存在的话)是因为人员变动的结果。
然而实际上少女理论这一作尽管是挂了4个人,基本上就是东之助独立完成的了。而近月1的情况略微复杂,剧情的大体内容由真纪士拟定,具体内容则分至其他3人完成。其中东之助仍然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露娜线,尤希线以及凑线的一半全部都是由他完成的。这个系列里最好的线路无一不出自他手,所有的服装设计相关内容也都是他提出的,其实力当然是毋庸置疑的。除了大量的,毫不让人感到不自然的玩梗之外,在注重人物构筑的同时剧情的爆点也制作的很棒,可以说是强者了。
由此看来,最让人惊讶的反而是系列的第一部是这样一个大杂烩的事实。在游戏的过程中应该可以很明显的感到风格的变化。然而设定的中途修改,方案的变更,甚至新人物的加入(衣远和里想奈在最初的版本中不存在,是铃平广加进去的。完全没有办法想象一个没有衣远的近月会是个什么样)都没有阻止这个游戏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品。反过来说,整体上的一个略显严肃、压抑的框架成了这个游戏剧情最大的助推器。如果没有开场部分产生的这种笼罩全局紧张的气氛,就很难说这个游戏不会变成一个普通的轻松向游戏了。不过到了游戏的结尾(当然,主要原因是脚本不同了),这种紧张感却被无形的化解了(冲突最剧烈的一条线是瑞穗线,脚本是森林彬)。玩家对于剧情激烈度的期望最终是落空的,不过这一份紧张感在直到游戏接近结局之前都保存了下来,让玩家能够体会到游星寄人篱下的实感以及遇到让之后产生的乐观精神(这里实际上是强行扭了)。到了最后,喘过气来的玩家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游戏的整个流程,也许会产生“原来我玩的是这样一个少女喝茶游戏啊”这样的顿悟。《理论》直接接着1代的故事,也继承了1代的这种紧张感和设定。而到了《近月2》的时代,前代神祖们的暴霜露、斩荆棘,终于换来了尼禄穿嫁衣(faber:我呢?),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紧张感了。
当然,紧张感的贬值和劣化肯定也是有副作用的。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大藏衣远这个人物。作为游戏中最强的推动力,最大的紧张感产生者,随着紧张感的劣化自然也没有能够保持其立场的道理。从最初的冷酷无情,逐渐和家族中的其他变态同流合污,变成了弟控,在理论里又变成了家族控,而在近月2中以侄子控的身份登场,宣告了这个系列的紧张感的完全破产。当然,在现在这样的一个消费社会里衣远这样的角色如果持续存在的话,不被玩坏是绝无可能的,唯一的一条生路就是作为一个纯粹的坏人迎来自己的终结,然而这也是不能保证的。在为大哥默哀的同时望望对面型月的闪闪,就可以看到型月的一众合作写手,老虚、成田良悟(也许还有樱井光?)的坚持是多么可贵,也是多么无力了。
最后跳出游戏的框架来看一看这几个作品中写的比较好的线都好在哪里,露娜线和尤希线当然是强在人物塑造了,里想奈线靠的是剧情的长度、复杂度和激烈度。至于艾斯特线,有那几个场景撑着就足够惊艳了。
2. 主角有什么区别,以及地位学
前面提到近月2的主角和近月1是不一样的。作为一款续作,近月2并没有完全走1代的老路,这自然是值得赞扬的。然而,新开一局的结果却是没有继承到1代的那种紧张感的大氛围,剧情的紧张氛围只能通过安排一些无关紧要的突发事件来产生(并且如果玩家不是太投入的话实际上可以意识到这些突发事件只可能产生好的结局,或者说是可以预料到的),使整个游戏给人一种动力不足的感觉。才华与游星不同,本身实力超群可以吊打所有人,成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这样参赛——努力——得奖的线路走下去只能产生一种日常感,而非那种拼命努力获胜的“战斗”感。纵观全作全线才华真正碰到瓶颈的只有一处,其他时间不是在瞎打混教育人就是在干活。于是,很不幸的,这一作的日常就只能是日常了。
相比才华,游星是更加典型的那种代入感强的男性套路作品的主角。出身高贵,受到严格教育(潜力巨大)然而小时就遭遇不幸以至于被打入冷宫(想象一下狮子王里的辛巴),之后受高人指点时来运转,依靠自身的努力“屌丝”逆袭。(其实也想对比一下火影的鸣人,然而那个处理太烂了)。游星主要的一个特异点就是他是辅助系的,设计实力很烂,也并不希望受到关注。不过实际实力(以及剧情上的地位)并不低于露娜,和其他女主联手就能打爆露娜的程度。作为一个代入感强的角色游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的稳定,在开场受到史丹利的影响之后就不太变化了——各条线的游星也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而是致力于帮助女主们,完成女主们的愿望,使女主发生变化而自身不变。给露娜一个女仆,让尤希打倒露娜走上人参巅峰,缓解瑞穗的男性恐惧症等等。这一点体现了女仆的“服务”精神。比较有趣的一点是露娜对游星和朝日一直是分别对待的,爆菊爆的是朝日而不是游星,游星一直很稳定,露娜对游星也一直保持足够的尊敬。其他女主也多少有这种倾向,瑞穗不用说,尤希更希望看见的是游星这一面,凑和尤希大致类似。这么来看游星和朝日这两个人物还是不同的、分的比较开的。朝日处在女仆的位置上,地位在所有女主之下,而游星却至少与女主们同级,但在面对大藏家成员的时候又回到了原本的底层位置,可以说朝日就是过去的游星的延伸。另外,考虑到玩游戏的大部分是普通人群,由于代入感的存在游星不能名正言顺的穿女装,因此要虚拟出“朝日”这个人格(对于他本人来说也是这么个道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游戏大概是能给人一种偷偷穿女装的体验感的(笑)。
而才华的代入感并没有那么强,我甚至认为玩家很可能将游星的视角继续代入到近月2。才华比起观察者更像是观察对象。他的定位比较像温室里出来的公子哥,天使或者神仙下凡。作为女仆比起服务,不如说是施舍或者分享自己拥有的巨量财富。他和艾斯特私底下基本就是平等的,还承担了指导身为贵族的艾斯特的礼仪的重任,目的却是让艾斯特能够“配得上”他的圈子。这说明他自认为自己是高于艾斯特的(自信、自傲、自恋,这在游星身上是看不到的)。正如人的自由体现于自我约束,才华在履行女仆的义务的时候也是体现一种‘只有自己才能约束自己’的高贵感。才华在身为才华的时候也大量的以女仆装的面貌示人,甚至H场景也是,很难讲才华和朝阳这两个人物分开来。这样一个出场就处于顶点的人物,普通的玩家是很难产生代入感的(不普通的玩家会玩这种游戏么…)。如果玩家仍然带着1的旧思路去玩2(也就是代入才华,而不是上帝视角),那么才华的这个性格再加上变态的部分和随手女装就会让人产生不适感。这可能能够说明很多盆友不喜欢才华的原因之一。然而,处于高位的才华却受到其父母非常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各线中会慢慢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女主们的影响力。也就是说,相比于游星,才华非常不稳定,和女主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微妙。这个游戏有一个奇怪的规律就是往往是地位低的人施加给地位高的人更大的影响,在艾斯特的线路里,才华从艾斯特的血统上上满足了自己的性妄想,之后理解了父亲和他的奉献精神,并将这个一直笼罩在他头上的阴影驱逐了。在春心线才华第一次使用暴力,之后走入了流行和凡人的世界。在朔莉线才华接受了朔莉心中的投影成为王子,之后又变成变态。瑠美音线才华完成了姐控的梦想,但又和庶出的亲戚一起影响了地位更高的瑠美音。相比于前作,才华和女主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有强烈的互相影响的成分在里面。即使是在H场景,也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双方都在互相争夺主导权,这也是这一作的H场景非常有趣的原因。比起“男主”,才华作为“女主”的成分比较强,和他作为男主的成分也能统一起来。看这张并不白的白纸上会被涂上怎么样的印记也是一种乐趣,让人想到“我必须学习政治和战争,我的儿子才有机会学习数学和哲学,以便让他的孩子学习艺术”这句话。当然,庶子与破落家族的后代仅用一代时间就完成逆袭,这也不是说什么努力的结果,更多的是血统和天分了。
和才华的性格扭曲变态(?)相对照的,他在剧情里做出的行为大多都是非常合理的。实际上GAL里面的主角能够做出的选择很少是不正确的,一旦出现一定是人物上的黑点,这对于卖人物的游戏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在涉入剧情之后,能做的选择都是差不多的。意外度比较高的是在艾斯特线中支持艾斯特的那一次,首先这个行为并没有对艾斯特有任何影响(作者:我觉得应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第二才华作为女仆的立场自然是要支持主人的选择,最后此时的才华其实已经在理解奉献精神并向游星靠拢了,反而是能说明这个人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与瑠美音线的内容相对比的话,既要考虑到具体内容双方关系的不同,也要考虑到不同线中的人物是不一样的。
3. 画风与家族学
近月系列主要的两位画手,铃平广与西又葵,在少女理论以及近月2两作当中都是分工明确的。这也涉及到近月中的家族。作为配角,大藏家次子一系的人物风格一致,出自同一画手之笔(对画手实在不了解看不出来是哪位);其他大藏家的成员以及关系者均由铃平广负责。除大藏家成员之外,其他的可攻略角色全部为西又葵负责。这种分工的明确度甚至到达了可以猜剧情的程度。当然实际上的逻辑应该是主要女主交给铃平广,次要女主交给西又葵这样。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巧合”一方面是因为整个游戏已经歪到了家族XXX的方向上去了,另一方面大概是确实想用“画风”这一点来将整个大藏家的家系凸显出来。
这种“巧合”和另外一个问题合并了,即自少女理论以来,西又葵所负责的角色剧情总是稀烂的。本来这只是在一个次要女主的剧情上面所花的时间远远不足导致的问题,但是如果和画风一结合的话这种印象就会变得更加严重了。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近月1里瑞穗和凑的线路大部分都交给了其他脚本家,而后两作东之助需要独挑大梁,没有精力将次要女主的线路搞好了。有趣的是,写手团队的“纯种”化和游戏中人物的“纯种”化是一致进行的,至今为止,近月1中多人创作的“杂交”优势体现的更为明显(前面已经提过了),然而后两作的“纯种”优势却体现的却没那么多。单脚本的环境给人的只是一个支线无力的羸弱形象,而露娜和朝日的强强联合正是前作的最大爆点。就我个人来说是更加倾向于单作者的创作的,然而就此事上来讲,一可以说明这种多女主的比较散的GAL确实更适合多人创作,其次的话毕竟不是所有的写手都能有像某些挂比一样的能力的,能将自己的线路完成的很好就已经是很厉害了。
除去剧情的因素来看画风,本作的人物设计还存在一些别的问题。大藏家这方面的问题是偷懒家族学,人物的设定把前几作的那几种模式固定了下来。樱小路家两位是把上一代的特征融合了一下,艾斯特是祖母系的血脉并看上去线条更奔放一点,到这里还没什么问题。然而次子家那两位基本是上一代的翻版,大藏家的祖父的女儿瑠美音怎么看就都是一个眼睛变了一下的游星,就比较尴尬了,很难说明哪几部分来自父系,哪几部分来自母系的,更像是从一代的那几位就开始朝上朝下创世纪了。一方面在玩家族学的时候还是应该尊重一下遗传学生理规律,不是因为是哪边的人就自动的长得像哪边了;另一方面在人设的时候还是应该少偷懒,不是把特征重组一下就是一个新的人的。回到在野土豪(与不是土豪的人)这一边,相比近月1的一些歪歪扭扭,后两作里葵妈的人物要稳定许多。然而稳定也有稳定的不好,稳定下来之后每一个人看上去都是差不多的,五官好像都挤在脸的一个位置上,脸也差不多,立绘的角度基本没什么区别,也会想到一些前代的人。而这些人又没有家族学,造成的不适感还要大于有家族学的大藏家。总之,这两位画师(以及其他一些画师)的主要问题还是人设偷懒 角色模式化,除此之外本系列的立绘可以认为是最高等级的。
4. SM情结碰到下克上反转学
前一作的主角游星,一半以上都是正常人。而唯一不太像正常人的部分就是抖M的性格,主要体现在以朝日模式面对露娜,以及面对哥哥衣远的时候。而女主的露娜在大部分时候都是抖S,但面对游星(男性形态)的时候会畏缩。这是近月1里面最主要的几组关系。到了2代之后情况变得更加复杂,把原来狭义的SM扩大化解释为谁强势谁弱势的的话,形成的一套体系系统可以将大部分的人物全部包括进去,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地位学。在这一套地位学之上,又有一种下克上的精神,即虽然表面上人物的地位是有高下、一成不变的,然而实际上人物之间的强势弱势关系又在不断转换,在这一场景里是强势的人,到了别的场景里又变成弱势。在现实中的强弱关系,可能到H场景中又完全颠倒过来(比较有趣的是在H场景中人物总是会“挣扎”来获取主导权)。在现实中地位最高的瑠美音到了H场景里面就变成了M,现实中倒追而且显露出很多性骚扰行为的朔莉在H场景里也是被上道具。在特别班里威严满满的贾斯子到了普通班就变成了吉祥物(大小姐既视感),撞破才华的伪装的是平时抖M变态程度最高的辉夜,等等。作为吸取了父亲和母亲优点的才华,在性格上兼具S和M的潜力,也使他在这样的系统中如鱼得水。整个游戏里面最复杂的一对关系就是才华和艾斯特的关系。表面上艾斯特是主人,实际在生活中基本是才华S心大发并管教艾斯特。随着剧情的进行两人的关系也发生变化,最终艾斯特成功的获得一波捅穿才华的菊花的机会。总体来看两个人的关系是平等的好友关系,就无论在表里两层都能发生关系转换这一点来看两人也是最相称的。
5.
音乐方面,似乎是以类似的风格重新做了一堆曲子,把原来的音乐全换掉了,给人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
线路排序的话,艾斯特>(瑠美音,朔莉)>春心,最后一条线路也只剩日常了,太不走心了。
总归,这个游戏值得推荐,而且也是属于剧情向的游戏的。这整一个系列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即使是GAL,没有任何超能力,也没有奇怪的世界系设定,也不是就只能做出萌豚向游戏了,同样可以做到靠剧情吸引人。近月系列的成功有露娜的爆火这样的偶然事件在里面,但是其本身的价值和实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即使有各种不好、各种平庸,仍然可以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脱颖而出。在这样的时代,还是希望认真做剧情的游戏多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