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青花釉里红三鱼藻纹鸡心碗

(2012-05-27 20:22:58)
标签:

杂谈

http://s14/middle/81969dd3gc1090344da5d&690

怎么通过鱼纹为瓷器断代?

  • 2011-9-6 8:55:17 来源:瓷库中国 跟帖 0
  •   瓷库中国讯鱼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也是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鱼因与“余”谐音,寓“富贵有余”、“连年有余”。鱼纹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姆渡文化陶器,瓷器鱼纹见于宋代,明清时期鱼纹多见,且表现方

瓷库中国讯 鱼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也是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鱼因与“余”谐音,寓“富贵有余”、“连年有余”。鱼纹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姆渡文化陶器,瓷器鱼纹见于宋代,明清时期鱼纹多见,且表现方式很多,有青花、釉里红、五彩和粉彩等。鱼纹有1~5尾不等,多与水纹组合,或莲池水藻,或水藻游鱼。龙泉窑鱼纹多为器心贴有相对的游鱼,青翠的釉面好似水波,鱼在嬉戏,极富艺术感染力。元代鱼纹体肥而大,多与水草组合在一起,具有线条流畅、绘画细腻、生动活泼的特点。鱼的种类有鳜鱼、鲤鱼、鲶鱼、鲈鱼等。明代的鱼纹绘画富有静态,不追求真实性,带有装饰性,以鲤鱼为主。明永乐官窑鱼纹尤以釉里红三鱼最为典型。清代鱼纹绘画细腻,以写实居多,且富有寓意,常与磐、璎珞、灵芝组合寓意吉庆有余。清晚期多以金彩描绘。
http://s8/middle/81969dd3gc10907108b57&690

青花釉里红是瓷器釉下彩品种之一,青花以金属钴为着色剂,罩透明釉高温烧成,呈美丽的蓝色。而釉里红也是一种高温釉下彩装饰,以金属铜为呈色剂,装饰和烧成工艺和青花一样。这种将青花、釉里红两色同施于一器的装饰方法便称为青花釉里红。

  由于青花着色剂是钴,釉里红着色剂是铜,二者性质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对窑室气氛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两者施于一器,而且红、蓝呈色均恰到好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釉里红的呈色因烧成气氛的优劣而异,有的红得鲜艳,有的深沉发暗,成紫红色,有的浅淡发黄,有的发黑,成为釉里黑,只从花纹线条的边沿晕染地方隐隐看到一点红色。由于铜元素活跃,对烧成气氛特别敏感,因此比青花的钴蓝更容易浸漫晕散。有的图案略有浸漫但花纹清晰,浸润的红色起烘托作用,自元代景德镇窑创烧以来,明清皆有烧造。

  青花釉里红始烧于元代中期景德镇。元代青花釉里红在创烧时期烧造水平并不高,呈色也不纯正。后来烧造水平提高,能够成功地烧造出青花釉里红,无论是青花的发色,还是釉里红的呈色均较为纯正。到元代末期,随着社会的动乱,经济衰退,瓷器的烧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又出现像最初的釉里红呈色不鲜艳,甚至发灰、发黑现象,青花呈色也由明丽的靛青变为灰暗的色调。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极为稀少,在国内外传世的所谓的元代青花釉里红也存在着争议。目前比较可靠的是1965年在河北保定出土的一批元代窖藏青花器中,发现了极为精美的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花卉纹盖罐两件,一件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另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器为直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以下渐收,圈足砂底。此器采用镂空青花和釉里红装饰的方法。开光外用青花绘画纹饰,颈肩为缠枝牡丹纹,肩饰忍冬纹,并有下垂的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饰莲池纹,云头纹之间饰折枝牡丹纹。器腹四面有海棠形开光四个,开光内镂空浮雕牡丹、石榴、菊花、四季花卉纹。在镂空的部分以釉里红点缀花朵,青花饰叶。罐盖极为特别,蹲狮纽纹,盖面以青花饰变形莲瓣纹,下饰回纹。胎体较粗(在这样的大型器物上,胎体较粗是为了减少变形),釉面青亮,极为滋润。此器器型较大,制作精湛,镂雕精湛,无变形。青花和釉里红发色纯正,极为难得。此类工艺如此复杂、烧造技术如此精湛的器物目前世界仅有4件,其中两件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流散在国外,流散的两件均缺盖,故出土的两件元代青花釉里红大罐显得弥足珍贵。

  李知宴(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http://s3/middle/81969dd3gc1046a7e8262&690
     从永乐朝开始,青花瓷器的制作己逐渐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永乐朝典型器看,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为少,而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乐器也有很多气泡。永乐青花器的釉,基本上为白中泛青色,少数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
  永乐朝器型多见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双系扁瓶、深腹洗、大盘、大碗、碟、罐、高足杯、小型竹节柄自壶及各式碗、各式盘、压手杯等。有些器型则是元代和洪武朝所没有而从永乐朝开始出现的,如大型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扁瓶(抱月瓶)、扁瓢形瓶、花浇、尖底莲子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多棱烛台、筒形器座、波斯型执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启瓶等。
 永乐青花(包括其他品种)器的制作,除大盘、扁瓶等少数大件器外,多数器物的底部均巳施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代特征。永乐青花绘画笔法的主要特征是图案花纹多为双勾填色,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笔触,这也是从永乐开始到成化前期明代青花细瓷最具共同性的一个特征。  一些永乐器,如盘类,其糙底一般都色白而细,抚摸时有如糯米粉的感觉,这种细砂底的出现,也是划时代的,有的细砂底己出现小块铁斑。永乐细瓷一般是底足平削。有的永乐釉底器的底釉亦呈波浪纹。
        永乐青花瓷的主题图案往往以缠枝四季花(梅花、牡丹、莲花、菊花)为主,并以蕉叶、如意云、回纹、波涛等为辅纹,显得有疏朗感,永乐器多以花卉、瓜果为装饰图案,但亦有少数花鸟及人物图案。此外,也有少数龙、凤纹的器物,但不见洪武朝盛行的以扁菊为主题纹饰的图案。永乐瓷中,只有极少数有"永乐年制"的年款宇,绝大部分是没有年款的。

http://s9/middle/81969dd3gc10475781ff8&690
 图案表现为鱼的形态,脊鳍腹鳍各一个或两个。鱼纹常饰于盘内,反映器物装饰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结合的。鱼纹也常施于铜洗和铜镜上。商代的鱼纹,脊鳍和腹鳍各有两个,鱼的形象较为呆板。春秋战国时期的鱼纹,常见有一个脊鳍,鱼口多张开,形象生动。鱼纹多施于盘内。故宫博物院藏一件龟鱼蟠螭纹方盘,盘内鱼纹显示出鱼在水波中游动的状态。鱼纹也常见于汉代的铜洗和宋、元的铜镜上。传统寓意纹样。《史记·周本纪》上说周有鸟、鱼之瑞。又《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五引《风俗通》曰:伯鱼之生,适用鐀孔子鱼者,嘉以为瑞,故名鲤,字伯鱼。说明鱼在古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种瑞。汉代画像石中,鱼纹大多为鲤鱼,并常常与龙、凤同处一画。同时,鱼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孙的祝福含义。(苏了)
http://s13/middle/81969dd3gc1048d79e90c&690

http://s13/middle/81969dd3gc1049759a9bc&690

http://s6/middle/81969dd3gc104a86a92b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