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业板第三套标准对投资的影响

(2025-06-18 21:19:34)

在 2025 年的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的一番宣布,为资本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 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这一政策的落地,不仅打破了传统上市规则对企业盈利的严格限制,更将在二级市场投资领域引发深远的震动。
过去,资本市场的大门对于未盈利企业而言,犹如铜墙铁壁。传统上市标准中,盈利指标是衡量企业能否上市的重要标尺,这使得许多拥有前沿技术、极具发展潜力却尚未实现盈利的创新型企业,被阻挡在资本市场之外。而如今,创业板第三套标准明确规定,只要企业预计市值不低于 50 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3 亿元,即便处于亏损状态,也能叩开上市的大门。这一标准的出台,无疑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中那些专注研发、暂时未盈利的 “明日之星”,搭建起了通往资本市场的桥梁。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首先,从投资标的层面来看,创业板未来将迎来大量优质的未盈利创新企业,投资者的选择范围得到极大拓展。以港股 18A 规则为例,其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后,迅速引爆了创新药行业的主升浪行情,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创业板启用新规则后,类似的市场机遇或将重现,有望催生新的投资热点和增长动能。
然而,投资标的的增多并非意味着投资变得更加容易。相反,新政策的实施,对投资者的估值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统投资模式下,市盈率、市净率等基于企业历史盈利数据的估值方法,是投资者评估企业价值的重要工具。但对于未盈利企业而言,这些传统估值指标失去了意义。因为这些企业往往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研发、市场拓展等领域,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却在未来拥有巨大的成长潜力。此时,投资者需要引入诸如市销率、研发管线价值评估、用户增长模型等更加注重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估值方法。例如,对于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其算法的先进性、技术专利数量、用户规模及增长速度等,都成为影响企业估值的关键因素。
在这种估值方法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调研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未盈利企业,仅从财务报表中获取的信息远远不足以判断其价值。投资者必须深入企业内部,了解其技术研发进展、核心团队实力、市场竞争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以一家生物医药企业为例,其在研药物的临床试验阶段、与国际同类药物相比的疗效优势、专利布局情况,以及未来的商业化计划等,这些信息都需要通过实地调研、与企业管理层深度沟通才能获取。如果投资者仅仅依据公开资料或道听途说就盲目投资,很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因为未盈利企业的经营状况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研发失败、市场竞争失利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价值大幅缩水甚至破产。
没有调研就无法投资不盈利的公司,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的背景下,投资者必须摒弃以往粗放式的投资模式,树立起严谨的调研意识。通过深入的上市公司调研,全面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准确判断企业的价值,规避潜在风险,把握真正的投资机遇。只有这样,投资者才能在支持创新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资产的稳健增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