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上证50指数的调整
(2024-12-02 07:45:02)
近期,上证50指数的调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从寒武纪这样的亏损公司被调入指数,到片仔癀在高位时被调出,再到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在低点调出而在上涨过程中调入,这些操作似乎显示出一种“追涨杀跌”的趋势。那么,面对这样的指数调整策略,投资者应该如何选择是否投资这个指数呢?
上证50指数调整的背景与原因
上证50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最具代表性的蓝筹股指数之一,旨在反映沪市A股市场上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家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然而,近年来该指数在成分股的选择上出现了一些争议。例如,寒武纪作为一家持续亏损的公司,其股价却不断上涨;而片仔癀则在高点时被调出,低点时又被重新纳入。这种矛盾的操作背后,也反应了个人投资者与指数调整机制的不同。
做为个人投资者,我们一定是选择那些基本面良好,并且股价处于低估状态的公司。肯定不会等一支股票上涨超过十倍,并且盈利状况一直没有好转,持续处于亏损的状态之下去大笔买入这支股票,而相反,应该就是当一支股票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并且已经处于低估的状态之下去买入,这显然与我们看到的现在的上证50指数样本股的调整是相反的,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上证50的调整是有规则的。上证50,投资指数,是根据科学客观的方法,挑选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样本股,以便综合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市场影响力的一批龙头企业的整体状况。它要考虑规模也要考虑流动性,企业基本面只是考虑的因素之一,甚至于根本就不是主要
的考虑方面,所以这与我们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侧重点是不同的。或者说上证50在调整的时候,过多的考虑了市场的流动性,与企业市值,而对于企业的基本状况考虑的却是比较少。
上证50指数一般每半年调整一次样本股,每次调整数量一般不超过10%。所以我们看到,这次调出的是5只股票,调入的也是5只股票,严格遵守这个规则。上证50指数在介绍里面,仅提到的是规模与流动性,而对于公司盈利方面,并没有做出相关规定。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上证50指数调入寒武纪其实是符合规则的。符合规则,并不代表它一定在调入指数之后也会表现的更好,甚至
有可能出现前面的现象,进入指数的时候不错,然后下跌一半再调出指数。
从股票的涨跌幅度来看,往往是涨的比较高了,那么才能进入市场排名靠前的位置,才符合了上证50的选股标准,然而这个时候选出来的个股,往往是已经过度上涨的,洽洽不是买入的好时机,这样的机制似乎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前一篇:科技进步是公司长期发展的核心动力
后一篇:A股市场投机者众多的背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