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低结婚门槛与增加冷静期:对婚姻积极性的影响分析
(2024-08-19 07:11:55)
最近有关新婚姻法的讨论多了起来,也是因为这两年我们的新生儿出生数量明显下降,结婚人数减少,这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新的征求意见稿当中,放低结婚门槛和增加离婚冷静期是两项重要的改革措施。然而,这两项措施的实施,可能并不会如预期那样提高结婚的积极性,尽管这些措施的出发点是为了降低结婚门槛,同时提醒已婚人士离婚要慎重,但最终的作用,还是要看实际的情况。
首先,放低结婚门槛,即不再要求出具户口簿,给了结婚双方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这一方面体现了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一些冲动的婚姻。在恋爱脑的驱使下,一些人可能会在不完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选择结婚,这样的婚姻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许谁的女儿领一个黄毛回来,根本不知道他的家里情况如何,这对于女孩家庭来说恐怕是一大隐忧。同时一旦婚姻出现问题,不仅会给双方带来伤害,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家庭和社会。因此,放低结婚门槛虽然给了人们更多的自由,但也增加了婚姻的风险。
其次,增加离婚冷静期,即在三十天的冷静期之内,只有夫妻双方有一方不同意离婚,那么就无法离婚。这一措施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婚姻的稳定性,防止因一时冲动而导致的离婚。然而,这也相当于增加了离婚的难度。对于一些已经名存实亡的婚姻来说,延长离婚的时间只会增加双方的痛苦。而且,这一措施也可能被一些人用来作为威胁或控制对方的工具,从而加剧家庭矛盾。再结合着上一条降低门槛来看,是不是觉得有点宽入严出的意味,那么就可能草率的结婚,麻烦的离婚就将是必然要面对的结果。
借鉴法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增加离婚成本并不能提升结婚的积极性。在法国,离婚的规定相当严格,特别是对于男性来说,导致离婚的成本非常高。因此,法国人对于结婚越来越慎重,结婚的人数也在逐年减少。这说明,通过增加离婚成本来提高结婚积极性的做法并不可行。相反,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婚姻自由,既要包括结婚自由,也要包括离婚自由,不能在任何一个方面上增加过多的人为干预。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放低结婚门槛和增加离婚冷静期这两项措施可能并不会提高结婚的积极性。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和风险。因此,我们在推进婚姻制度改革时,应该更加审慎地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改革能够真正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需求。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婚姻教育的投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婚姻观念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婚姻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前一篇:投资的精髓:捕捉市场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