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标与治本
(2023-03-02 14:40:56)最近看到某代表提议要把法定结婚年龄降低到十八岁,以此来提升以此来解决剩男过多以及同居等问题。那么这样的提案,这样的想法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吗?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是有点治标不治本的意思。
年青人为什么不愿意结婚,是他们真的不愿意吗?还是压力太大导致他们不能在适合结婚的年龄就马上结婚,现在许多地区的初婚年龄已经超过了30岁,甚至更晚。湖北省襄阳市民政局公布了一组数据,2021年,襄阳市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5.23岁,女性为33.96岁。2016年,这个数据分别是男性29.41岁和女性27.27岁,5年里推迟了近5岁,看看数据吧,这是一个地级市的数据,但它也能够代表一种趋势,就是普遍的年轻人结婚年龄在后移,35岁的初婚年龄,这与规定的22岁可以结婚其实中间还差了13岁,即使把法律改了,改成18岁就可以结婚,那么真的有人会在18岁就结婚吗?先不说他们愿意不愿意,先说他们具备不具备条件?
难道在上大学之前就结婚了,然后夫妻双双去上大学,在大学其间再生两个孩子,夫妻一边上学一边养育孩子?这显然是不大可能出现的现象,不说年青人双方是否同意,男女双方
老人都不可能同意,并且房子问题没有解决,双方没有收入,靠什么去养育孩子
,这都是现实的问题,能够只生不养吗?显然也不大可能。
这样的提案,这样的想法,只能说是一种无脑的臆想,也是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现在要提高年青人结婚的意愿,最为重要的是满足结婚的条件,看看现在结婚的要求,要有房,要有车,要有高额的彩礼,不是男人都不愿意娶老婆了,是没有条件娶,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哪个丈母娘愿意自己的女儿裸婚,无房无车无存款,18岁就把自己的姑娘嫁掉,这些生存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房价不降下来,结婚成本不降下来,你把结婚年龄降到8岁也没有意义,别说18岁了。
这样的思维就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根本上就不是法定结婚年龄规定阻碍了年青人结婚,是因为经济条件,是房子,是车,是彩礼,是生活的收入来源,是这些才使得年青人不愿意那么早结婚,进入围城生活。这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