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我们不能用价值型的投资方式?

(2022-11-11 07:07:20)

有一种投资方式它的收益来源,是“股票价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价”,是传统价值投资者最为倚重的投资方式,最为伟大的实践者就是格雷厄姆,当然早期 的巴菲特也曾经这样做过。这种策略可以浓缩为:在公司质地不会迅速恶化前提下,以远低于公司有形资产价值的价格买入,然后等待或主动采取动作促进价格回升,获利后卖出。这当然是一种不错的投资方式,并且也有许多投资成功的先例,但为什么我们不能使用这种方式呢,比如去买入现在已经破净甚至只有0.5倍的银行股,为什么这种大幅度破净的现象会长期存在呢?

这其实跟它的获利方式息息相关。尽管我们是以低于其内在价值去买入的股票,但这不是结果,这只是我们的出发点,想要赚钱的前提是,它的价格必须要恢复到其内在价值的合理位置,如果不能恢复那么我们也无法赚钱。想要使得它的内在价值恢复到合理位置,就要促进这种回归,而促进的最直接方式就是控制公司,使其直接破产(破产 的清算价值已经远远高过我们的买入价格),这当然是非常好的一种策略,但可惜,做为个人投资者,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可能使得一个银行用这样的方式来实现我们的收益,甚至于任何一家普通公司,我们都不可能用这样的方式去操作。

所以这种方式是有内在缺陷的。主要体现在价格向价值的回归是高度不可控的,换句话说,时间不一定在投资者这一边。如果价格短期内回归,往往可以大赚一笔,但是,如果价格几年没有回归,投资收益率就会大打折扣,而如果在此过程中,公司质地出现恶化,那就是一场噩梦,由于回归的时间不可控,那么这必然就会带来投资的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