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出的再思考
(2022-10-11 08:40:45)
标签:
杂谈 |
在股票投资的过程当中,一买一卖才是一个完整的交易过程。那么买入的时候我们都是想着买在较低的位置,最好是能够打折买入,如果不能,那么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公司,也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卖出呢?除了遵守卖出的几个基本原则之外,还有一个卖出的基本条件就是估值过高了,也就是太贵了的卖出选项,那么太贵了到底是卖还是不卖,或者是多贵可以卖?
一般来说我们印象当中的太贵了,是指的估值严重过高,比如透支了未来三年的收益,那么显然这个估值水平已经很高了,这个时候就要去考虑卖出了,然而在投资的执行过程当中,却往往没有那么容易抉择,也许股价已经严重高估了,但这并不影响它继续上涨,也许还会涨的更快更多,很短的时间内就再次出现翻倍的走势,那么这个时候是卖还是不卖,这本身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当股价已经透支未来三年的业绩时,那么还是要卖出的,那当然卖出的风险可能是错过了未来的涨幅,并且可能是涨的最凶猛的那一段,也许一个月的时间就再次翻倍,如果要卖出,就做好错过这段涨幅的准备,错过
了也不要回头,不要后悔,如果不卖出呢?也可能股价高估
后就开始回落,并且回落到合理的区间,这个回落幅度可能是50%或者是更多,这也是经常发生的事儿,那么也将错过一次不错的降低成本的机会。
所以这种高估卖出的核心,还是要看自己的承受能力,如果你的承受能力比较强,那么原则
上当公司没有变化的时候,是可以不卖的,因为本身就是来做股东的,股东自然是要长期持有的,即使二级市场股价波动也不会选择交易,所以原则上还是要长期持有,如果自己的承受能力比较弱,那么高估就要卖出,宁可少赚一点,也比剧烈波动带来的心理冲击要小的多,那么就应该去卖出,等待合理区间再买回来。
卖出本身就是一个艺术活,卖早了可能会减少收益,卖晚了可能会有不少的回撤,不卖出也会有剧烈的过山车走势,这些都是必然的,所以如何选择要结合自身的承受力和偏好来确定,选择最适合你的那种方式,这也许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前一篇:市场先生的特点
后一篇:创新的原始动力来自哪里?